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64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静子碰摩问题是发动机在过渡态时发生振动超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地 考核验证与分析,从碰摩实验装置、测试技术及涂层可磨耗试验验证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分 析了主要差距。结合发动机真实工况,提出了碰摩试验的发展需求。本文研究对于发展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 机封严涂层适航审定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含有楔环的导弹结构在进行动特性分析时,提出一种等效刚度方法,即分别建立导弹的体元和壳元模型,对于体元模型进行含接触元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通过不断调整壳元模型连接部位的单元刚度,使壳元模型全结构的挠曲线方程与体元模型分析结果相一致,最后较准确地进行了含有楔环导弹结构的动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性能衰退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空发动机性能衰退状态的趋势预测问题,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回归建立了发动机性能衰退指标的预测模型,给出了反映其性能衰退的综合指标。利用该模型对发动机的性能衰退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对发动机的未来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上的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进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温差环境对座舱有机玻璃的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面温差环境模拟的实施方法及试验方法,并以试验为基础,对MYB-3座舱有机玻璃在负温差环境下强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MYB-3座舱有机玻璃在负温差环境下的S-N曲线。  相似文献   
6.
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当今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介绍了当今快速成形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概念模型快速原型技术和快速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蚀坑腐蚀引起的疲劳损伤过程包括七个阶段:蚀坑成核,蚀坑扩展,蚀坑转变为小裂纹,小裂纹扩展,小裂纹转变为长裂纹,长裂纹扩展及断裂,用解析的一阶可靠性方法(FORM)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了铝合金腐蚀疲劳寿命得到了疲劳寿命累积分布函数(CDF),进行了概率敏感性分析同时研究了几个随机变量及其变异系数(COV)对预测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Ma(马赫数)<6的飞行器典型部位的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分析及试验验证技术。气动加热计算模块采用的是工程算法,同时将其集成到自主开发的结构有限元三维温度场计算ASTSA软件平台上,实现了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分析功能。在结构地面热试验方面,成功研发了全方程热流密度PLC控制热模拟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高速飞行器结构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地面模拟试验。试验与数值分析的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数值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NASTRAN的热分析功能,对金属蜂窝胶接结构进行传热研究。考虑蜂窝结构热传导和热辐射的耦合作用。建立了两种热分析模型,模拟蜂窝结构内部传热机理;通过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蜂窝结构传热模型建模规则,并计算了金属蜂窝结构的等效热传导系数。  相似文献   
10.
考虑电液伺服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性,提出一类基于神经网络的并行自适应预测PI控制结构,该结构使控制参数的调整和系统的实时控制操作可并行进行,不仅做到了神经模型和控制器的在线辨识和设计,而且避免了神经网络方法通常存在的实时控制的困难,使复杂系统的在线学习控制成为可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