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6篇
综合类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刘守慎 《航空学报》1983,4(4):32-38
提高用有限元法进行桨叶动力分析、特别是动内力计算的精度是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本文建立了变剖面旋转梁协调单元族;提出利用单元动刚度矩阵直接由节点位移计算桨叶内力(简称为计算内力的“动刚度法”)。作为例子,用所导出的不同精度的有限单元和建议的内力计算方法计算了具有不连续结构特性的变剖面桨叶弯曲振动固有频率、振型和模态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工作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研究旋翼桨叶动力响应问题第一阶段工作的初步小结,叙述了分析该问题的一种方法:用有限元素法确定桨叶动力特性;用称之为“振型迭加——逐步求解法”的方法解运动方程.具体分析对象为:直升机大速度定常前飞状态、桨叶挥午弯曲——扭转耦合情况的动力响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旋翼桨叶载荷确定技术。它是一种解决“逆问题”即由测量得到的桨叶应变来确定旋翼桨叶载荷——桨叶结构内力和气动外载的技术。本文首先叙述发展这一技术的目的与背景,然后介绍这一技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包括:(1)由实测应变确定测量剖面内力;(2)根据测量的、有限剖面的桨叶内力与已知的桨叶模态内力或位移,用“最小二乘法”或“正交分析法”计算广义坐标,(3)由广义坐标确定桨叶内力分布;(4)确定桨叶上分布的气动载荷。最后,列出了两个例子的结果,以表明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及进一步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由南京航空学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第一代旋翼气动载荷-动应力分析程序系统“RASAP-I”。在简短概述该系统之后,着重介绍其空气动力模型、结构模型、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一些独特之处,特别是选择和发展这些模型与方法的出发点与背景。最后,举出了两个应用该分析系统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英国的直升机旋翼载荷分析概况,英国第一代分析程序只适用于简单的桨毂型式和桨叶,到80年代初为较复杂和完善的第二代分析系统所替代,后者功能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第一代,主要是第二代分析系统之后,给出了一些用第二代分析系统计算的结果,并与实测数据比较以反映英国旋翼载荷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的吻合程度。最后,本文亦简要介绍了英国在旋翼载荷分析方面进一步的改进与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将建立英国第三代旋翼载荷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9.
刘守慎  高正  吕继淮  徐明 《航空学报》1991,12(11):575-578
 用直升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制造了“直升机”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悬停及不同桨盘载荷下诱发砂尘环境,考察了旋翼诱发砂尘对直升机的实际危害,测定了某些指定部位的砂尘浓度与作用力及砂尘粒度分布情况。理论分析,计算了机身周围旋翼诱导流场,并经实验检验了直升机旋翼诱发砂尘浓度、粒度分布规律及作用力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Y—2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并初步试飞成功的小型直升机。它由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和国营三三一厂共同研制,预定执行侦察,巡逻和通讯联络任务。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研制过程,着重就结构设计特点、地而试验、主要动力学问题的解决和初步飞行试验结果作了简单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