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3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有效的群签名方案。该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译码问题的难度和线性码的纠删特性和ElGamal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已知[n,k,d]码和相应的数字签名方案,则签名和群公钥的长度分别是n+5和n2+5。对于方案的计算代价,签名过程除O(n)算术运算外基本上与ElGamal方案相同;打开签名的过程非常有效,只需O(d2)运算量。方案允许新成员加入群时不修改群公钥。通过向某些成员分发新的成员资格证书,可以将成员从群中删除。  相似文献   
2.
超声速燃烧室乙烯/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毅  窦志国  杨波  张鹏 《推进技术》2017,38(7):1532-1538
在来流马赫数1.8,总温800K的超声速燃烧直连式试验台开展了乙烯/空气等离子射流点火的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等离子体射流流场结构、自发光火焰图像和火焰纹影图,对比分析了燃料喷注压力、混合燃料、等离子体射流介质对点火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射流与主流之间的剪切作用形成了大尺度的涡结构,射流尾流工质主要存在于凹腔剪切层附近,射流与主流干扰的全局特征主要表现在射流诱导的弓形激波上,射流动量的增加,激波强度增强。燃料喷注压力升高,点火后燃烧室稳态压力升高,同时压力响应曲线提前;乙烯喷注压力低于0.33MPa时,压力曲线出现一定震荡,燃烧室无法建立稳定火焰,在0.33~0.624MPa时燃烧过程存在超燃向亚燃燃烧模态转换,高于0.624MPa时点火过程趋于平稳。乙烯和甲烷混合燃料的点火贫油极限出现在喷注压力0.394MPa附近。等离子体射流虽能提供高温工质,但是其射流尾流中经冷空气掺混的部分气体分子将对燃料浓度起到稀释作用,进而影响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3.
组合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组合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内部分离流动控制的效果和机理,以内部同时存在有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和角区分离的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对3种不同的抽吸方案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附面层抽吸可以显著地改善叶栅性能和攻角特性; 在-5°~8°攻角范围内,吸附式叶栅的叶型损失系数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且抽吸量为0.76%时对应的损失系数降幅达到约67%;吸力面局部叶展抽吸方案(SS1)可以有效地消除抽吸叶展附近的分离,结果却导致角区分离面积变大;组合抽吸方案(CS)基本全部消除了叶栅内吸力面上的附面层分离和角区分离,因此全叶展上的负荷和扩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同攻角下损失系数随抽吸流量组合的变化规律不同,大攻角下吸力面上的抽吸控制更能有效地降低叶栅内的损失;进行组合抽吸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攻角选择最佳的抽吸流量组合。  相似文献   
4.
薛诚尤  聂万胜  何博  郑刚 《推进技术》2016,37(2):317-323
通过数值仿真方法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内的气相化学动力学与振荡声场的热声耦合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算法解耦流动与化学源项间的刚性。采用的多步总包反应机理考虑了底层的准稳态组分脉动。通过入口流量边界的流量脉动向燃烧室中引入纵向声波,并建立了冷流声学相似场模型以分析热声耦合效应的强度。研究发现:在线性小振幅声场中,气相化学动力学控制的释热系统与声学振荡无明显耦合激励;在非线性有限幅值声场中,燃烧室压力与释热波动出现“突跃”并表现为陡峭前沿波,气相化学动力学控制的释热系统与声学振荡发生耦合激励,反应流较其冷流声学相似场的压力振荡振幅增强约300%。最后分析了耦合激励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气相化学动力学体系的“释热分岔”假说。  相似文献   
5.
针对月球科研站任务地月遥操作需求和特点,设计地月准实时遥操作模拟验证系统,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海量多尺度遥感数据环境感知、空地协同高精度定位、基于混合现实的预测仿真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海量多尺度遥感数据的联合处理方法,环境感知数据融合可处理米级至厘米级环境感知结果;设计基于空地多运动平台协同定位的原型软件,空地协同地标约束下,定位精度不低于轨道器影像1个像素;开发了带有力觉反馈的预测仿真验证平台,在2~3 s变时延约束下可在仿真环境下协同演示遥操作过程,真实还原从端的遥操作作业场景,提高遥操作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为地面人员的方案设计、操作手训练、故障处置等提供实时支持,为我国未来实施月球科研站任务筑牢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种BOC调制信号的同步主峰检测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C(Binary Offset Carrier)调制信号具有相关函数多值性,这就导致接收机同步阶段容易错锁在虚假相关主峰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峰检测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接收机同步中出现的此类错锁问题。新算法通过本地增设一条QBOC支路,与BOC支路结果经补零、移位、相加计算而实现,称此算法为OQCC(Offset Quadratic Cross-Correlation)算法。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OQCC算法同时适用于奇数阶和偶数阶BOC调制信号;能够在不改变BOC信号主峰宽度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副峰,有效提高主副峰分离度;在同等条件下,可有效提高BOC信号主峰检测概率,降低BOC信号副峰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7.
The nighttime vertical E × B drifts velocities of the F2-region were inferred from the hourly hmF2 values obtained from ionosonde data over an African equatorial station, Ilorin (8.50oN, 4.68oE; dip lat. 2.95o) during period of low solar activity. For each season, the plasma drift Vz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vening upward enhancement, then by a downward reversal at 1900 LT till around 0000 LT, except for June solstice. This was explained using the Rayleigh–Taylor (R-T) instability mechanism. The occasional drift differences in Vz obtained by inferred and direct measurement over Ilorin and Jicamarca, respectively are reflective of the importance of chemistry and divergent transport system due to both the E region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instead of simple motions. The pre-reversal enhancement (PRE) magnitude is higher during the equinoctial months than the solsticial months over Jicamarca, highest during December solstice and the equinoctial months over Ilorin, suggesting the dominance of higher E × B fountain during equinoxes at both stations. The lowest PRE magnitude was in June solstice. The appearance of post-noon peak in NmF2 around 1700 LT is highest during the equinoctial months and lowest during the solsticial period. A general sharp drop in NmF2 around 1800 LT is distinct immediately after sunset, lowest during June solstice and highest in March equinox. Our result suggests that between 0930 and 2100 LT, the general theory that vertical drifts obtained by digisonde measurements only match the E × B drift if the F layer is higher than 300 km is reliable, but does not hold for the nighttime period of 2200–0600 LT under condition of solar minima. Hence, the condition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vertical plasma drift at nighttime during solar minima. This assertion may still be tentative, as more equatorial stations needed to be studied for better confirmation.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的Sine模型算法无法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滑跃式轨迹准确匹配,现有的交互多模型(IMM)算法跟踪效果也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重贝叶斯准则的自适应交互式多Sine模型(Sine-AIMM)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目标跟踪算法。算法采用多个Sine模型对滑跃式轨迹进行匹配,并利用多重贝叶斯准则在线调整各模型权重和模型转移概率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Sine-AIMM算法能够实现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目标的有效跟踪,较单Sine模型算法和现有IMM算法跟踪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9.
飞机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夹芯部件在热压罐成型时处于热-力耦合工况。本文关注热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蜂窝开裂现象,通过试验获得了蜂窝芯的拉、压、剪性能参数和芳纶纸的热性能参数,同时结合有限元分析手段和反演方法,对整体蜂窝夹芯部件的热-力顺序耦合和局部芯子抽真空导致的蜂窝胞元间压强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成型过程中的热应力不会导致蜂窝胞元间胶层开裂,局部憋气的压差可能导致蜂窝开裂;胶层部分破坏与胶层完全破坏所需的胞元间压强差的差值与胶层初始法向断裂应力正相关;胶层完全破坏所需的胞元间压强差随着受载胞元数量的增多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SiCf/SiC复合材料是典型的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金属材料质量评价体系已不完全适用,亟需建立适宜的表面质量评价方法。结合超声振动辅助铣磨试验,对比铣磨表面二维粗糙度Ra和三维粗糙度Sa测量数据的稳定性,探索Sa测量区域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宏观、微观及三维形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铣磨表面较为明显的、表现形式为凹坑的区域面积比例,开展表面质量情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a更适宜作为SiCf/SiC复合材料铣磨表面粗糙度特征参数,且最小测量区域大小为7mm×7mm;基于表面粗糙度分析,结合宏观、微观和三维形貌可进一步评价铣磨表面质量;采用表面明显凹坑面积比,基本可以实现对表面质量影响较大区域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