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1篇
航天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幂律过程(PLP)数据等效折合成齐次Poisson过程(HPP)数据提出了三种方法,经比较后选择了工程上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满足顺序约束条件的指数分布阶段可靠性增长模型,本文利用共轭型先验分布与由工程专家经验给出的延缓纠正有效性系数,给出了Bayes融合方法,讨论了Baves融合结果的工程物理意义,最后用数值例说明了这些方法。在某型导弹的发动机的可靠性评估中应用了该方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预旋进气小尺寸涡轮叶片冷却的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和掌握一种具有直通式冷气预旋进气系统的小型燃气轮机涡轮转子叶片的流场,在旋转雷诺数Reθ=4.66×106和冷却空气的无量纲质量流量Cw=1750时改变预旋角θ的大小,使其在15°~90°变化,通过数值研究得到了预旋角对涡轮盘腔、连管和涡轮叶片内冷却空气的流动以及叶栅通道中燃气的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旋角的变化会改变涡轮盘腔、连管和涡轮叶片冷气进口附近局部区域的流场,但是对涡轮叶片内其它区域和叶栅通道中的流动基本没有影响。(2)随着预旋角的增大,涡轮盘腔内预旋进气冷气射流的轴向穿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当θ<45°时冷却空气沿外围屏流向转盘接收孔,而当θ>45°时冷却空气沿内围屏流向转盘接收孔;气流的周向速度随着预旋角的增大而减小。(3)垂直进气时连管内存在多个回流区和很大的涡流,流动损失较大,而采用预旋进气能够减弱或消除这些流动结构,存在最优预旋角θopt,θopt≈45°,此时连管的有效流通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优化调整方法.这一方法以多自由度多目标优化理论为基础,利用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在对故障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发动机可调部件以使发动机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利用这一方法建立的发动机调整模型被用于某型处于生产试验阶段的涡扇发动机的实际试车调整中,实践表明,发动机调整模型所得到的最优调整方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故障发动机的试车调整.   相似文献   
5.
压力畸变对涡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定涡扇发动机在稳态工作时的抗压力畸变能力,采用可调畸变速度的发动机进口压力畸变模拟器,在发动机地面静止试车台上进行了不同进气畸变度下的整机抗畸变试验,试验中获得了发动机重要参数随不同畸变度的变化数据,并得到了发动机能稳定工作的最大进气畸变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混气充填时间,采用旋转筒控制爆震室径向进气,设计了结构更为合理的多爆震室PDE试验原型机。该原型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爆震室的混气充填,为热态爆震燃烧过程留出更充裕的时间,对提高PDE工作频率和整机性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静叶对转风扇/压气机能有效减小发动机陀螺力矩,在轴向长度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无静叶往往导致下游叶片攻角变化较大,变工况性能难以保证,且这一特点随叶尖切线速度的增大而恶化。本文利用小尺寸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根部周向速度较低的特点,尝试对其进行风扇与压气机无静叶对转方案设计。通过速度三角形分析了无静叶对转风扇/压气机的性能特点,开发了无静叶对转风扇/压气机一维设计程序进行参数方案的筛选优化,设计得到小尺寸无静叶对转风扇/压气机构型方案,设计点效率为85.1%,压比为3.16。结果表明,对转压气机的下排叶片相对进口气流角的变化范围较常规转叶+静叶相对进口气流角范围更小,而对转下排叶片的进口速度却将增大1.5~3倍,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对转风扇/压气机的轮毂比及转速比,才能保证对转风扇/压气机变转速工况下的设计点效率及失速裕度。减小对转风扇/压气机转速比有利于提高设计点效率和裕度,但本文受发动机总体指标限制,对转速比选择进行了折中。  相似文献   
8.
涡扇发动机炮式起动数学模型及起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发动机通用起动模型 ,并对通用起动模型中低压转子影响效应的考虑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完善 ,通过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 ,改进后的起动模型能很好地揭示影响该类型发动机炮式起动成功的主要因素 ,其中一些影响因素是通用起动模型不能够考虑到的。改进模型对采用炮式起动的其他航空燃气轮机的起动过程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扇形板压力畸变模拟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韬  赵伟  秦德胜  陈宝延 《推进技术》2019,40(9):2113-2120
根据小型涡轮发动机的使用条件,总压畸变是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外部降稳因子,小型涡轮发动机常采用模拟板方法为抗畸变试验提供总压畸变流场。本文设计了扇形板式可调压力畸变模拟器,用于涡扇发动机抗畸变试验。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了畸变模拟器的全流场特征,通过畸变模拟器吹风试验表明,扇形板后的流场掺混特性较好,扇形板畸变模拟器堵塞系数在8%~16%内,畸变模拟器的综合畸变指数在2%~13%内连续可调。畸变模拟器满足小型涡扇发动机抗畸变试验所需综合畸变指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涡扇发动机炮式启动条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涡扇发动机炮式启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埋入式进气道特性以及飞行条件对启动条件的影响因素,对与埋入式进气道联合工作的某型涡扇发动机启动条件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飞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对发动机启动可靠性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存在着对涡扇发动机炮式启动可靠性起决定性的条件———临界马赫数和临界攻角。提出的启动条件成功地解决了某涡扇发动机的可靠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