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航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其机理、拓展其应用范围,针对L形截面钝体模型,采用3种AC-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形式,比较了施加激励后的减阻效果,并对减阻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 m低速直流风洞中进行(风向角0°、来流速度2~8 m/s),激励器布置形式为顺来流前缘激励、逆来流前缘激励和拐角激励。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流速度下,等离子体激励器对L形截面钝体都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且减阻效果随流速增大而降低;拐角激励减阻效果最佳,逆来流前缘激励次之,顺来流前缘激励最差;通过流场分析,说明了激励器布置形式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扰动效果;不同的流动控制机理是影响减阻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增升装置与飞机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在起降阶段大迎角状态下由于后缘逆压梯度增大易发生上表面流动分离。国内外已有众多等离子体激励改善其气动性能的研究。Little等~([1-3])发现在2.4×10~5~7.5×10~5的雷诺数范围内,毫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可抑制后缘襟翼附面层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