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7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直升机加装桅杆式瞄准具后 ,聚焦式隔振系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考虑旋转翼轴、桅杆支撑结构的弹性影响 ,提出了一个新的 5个自由度的桅杆 /隔振系统 /机身耦合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并有利于桅杆式瞄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加工了一套瞄准具假件及其支撑结构 ,并在直 -×型机上进行了频率和传递函数测试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研究表明 ,加装 80 kg的瞄准具 (被隔振重量的 1 2 % ) ,聚焦式隔振系统的一阶频率下降了 3 9% ;结构弹性对隔振系统隔振效率有很大影响 ,即使是原型机也达到了 40 3 %。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旋翼/动力传动链扭振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对旋翼/尾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与试验,试验表明整个传动链的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正确,为消除动力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动不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提出的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调系统耦合稳定性检查试验方法,首次在该型机的研制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单桨带尾桨直升机的尾旋翼设计成摆振柔软型后,带来了新的动力学问题: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简述了它与主旋翼/机体耦合动不稳定问题的差别,主要介绍了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为消除这种不稳定性,对一些关键设计参数提出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建立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仿真分析方法,仿真考虑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桨毂中心动特性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采用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计桨毂中心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对桨毂中心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动力传动链扭振稳定性和响应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建立了直升机动力传动链与发动机全权数控系统耦合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稳定性,并建立了一种计算其扭振瞬态响应的方法,经试验结果验证表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尾桨与机体模态耦合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工程设计案例对尾桨与机体模态耦合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模应考虑的因素,研究了机体刚体模态和弹性模态与尾桨耦合产生不稳定性的特点,分析了一些设计参数及气动力对稳定性的影响.从提高稳定性的角度,对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直升机振动环境的特点,结合国军标和国外有关标准,对标准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直升机机载设备振动环境试验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和试验技术,提出了一套测定纵列式旋翼直升机在起落架上的刚体模态特性试验方法。仿真试验和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纵列式直升机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5片桨叶的叶间减摆器旋翼直升机为例,计算了一个减摆器失效时旋翼与机体耦合稳定性,比较了失效与不失效时旋翼摆振频率、阻尼和振型的变化,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的变化特点及其变化机理,提出了避免或消除失效可能导致“地面共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叶间减摆器直升机调试运转中出现的扭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理论上弄清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机理,提出了建模分析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和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