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27篇
航天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燃 《国际太空》2007,(10):29-30
美国五角大楼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计划启动一项名为F6项目的新研究,对大型卫星分成几个关键子系统并分别发射入轨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一旦卫星各部分进入轨道,通过物理连接,或通过无线连接,就能像一颗卫星一样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2.
龚燃 《国际太空》2014,(8):29-3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颗专门用于探测二氧化碳的卫星——轨道碳观测-2(OCO-2)于2014年7月2日由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OCO-2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ESSP)计划中的一项任务。主要用于观测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水平,进一步了解人类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国外提出的一种三元结构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方案,整个方案分3次发射,分别发射漫游车、着陆器和轨道器,每次发射间隔为4年,最终目的是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该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3次发射分别完成漫游车巡视勘察、着陆器现场探测、轨道器数据中继和在轨探测,最终综合完成火星采样返回,能够极大地缓解项目进度和资金压力,充分利用每次发射窗口分步骤完成探测任务。文章重点对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样品获取与封装、行星保护、精准着陆、漫游车的危险规避能力和移动性、火星上升器、交会与样品捕获、地球再入器技术等;对方案的前景和优势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几点启示,如精准着陆或成为今后行星探测着陆方式的新趋势,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里程碑,今后的深空探测任务趋向国际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龚燃 《国际太空》2016,(3):33-38
2010年2月初,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成员批准了贾森-3项目,以保持贾森-2卫星及其前任卫星测量数据在气象、海洋,尤其是海平面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作为气候变化关键指标。贾森-3项目的谅解备忘录(MOU)于2010年7月签署。在该项中,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出资1.77亿美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金由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提供,欧洲委员会(EC)出资1.19亿美元,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出资6800万美元。总体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和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负责卫星的管理和运行,四家机构具体分工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燃 《国际太空》2023,(11):14-18
<正>美国行星公司(Planet)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创始团队于201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成立,主要从事光学遥感业务,迄今已经建造并发射了在轨运行规模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以高分辨率、高频次日更地球表面高清图像,满足农业、林业、国防等不同部门的需求。2021年底,行星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估值达28亿美元,在行业中的体量和业务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其自称为地球数据的“彭博终端”。行星公司拥有先进、多样化的小卫星技术能力,包括中分辨率成像能力、高分辨率成像和视频成像能力。按分辨率从低到高,行星公司拥有的卫星星座分别为:“快眼”(RapidEye)、“行星范围”(PlanetScope)和“天空卫星”(SkySat)。其中,“快眼”小卫星星座已于2020年3月31日失效,目前仍可提供存档数据;“行星范围”卫星和“天空卫星”迄今在轨运行200多颗。同时,公司计划发射下一代“鹈鹕”(Pelican)卫星星座,以补充和升级当前在轨的21颗“天空卫星”;并正在研制“唐纳雀”(Tanager)高光谱分辨率卫星星座,以进一步提高观测能力、增加观测手段和丰富数据类...  相似文献   
6.
龚燃 《国际太空》2006,(5):20-21
□□2005年世界主要发射服务供应商签署了18份通信卫星的商业发射合同,只比2004年多了1份.根据在建卫星的数目,2006年很可能会有所增加.另外,据一些公司称,卫星商业发射价格在2002-2003年激烈竞争中触底之后开始攀升,2005年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7.
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以下简称“宝瓶座”)于2011年6月10日由德尔他一2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始执行其观测全球海洋表面盐分、研究海洋环流的使命。该卫星将运行在657ktn高的太阳同步轨道,每7天完成1次覆盖全球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国外许多航天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手段,大力进行结构能力调整,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商业对地观测卫星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兴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球商业对地观测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并购热潮,尤其2017年年初至今,已发生三起企业并购。一、基本概念企业并购,意即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MA),是企业战略、企业财务及管理的术语,指不使用创建子公司  相似文献   
9.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国外共进行了17次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成功将79颗卫星送入轨道(46颗由火箭直接发射入轨,25颗从"国际空间站"释放,8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另外1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失败.从整体来看,2016年,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次数和发射数量都较2015年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新兴商业图像供应商发射的微纳卫星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