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航空   4篇
航天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对于脉冲星试验01星的两年实测数据,针对蟹状星云脉冲星星历经历了多次更新的特点,提出了更新标准脉冲轮廓进行X射线计时的改进方法。以一系列观测时长为实测数据分组,再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计时分析并与改进前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计时结果,发现改进方法得到的计时残差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平均降低了14.2%,定位精度平均提高了14.4%,估计原子钟相对频率偏差的精度平均提高了26.2%,体现了改进方法处理经历多次星历更新的Crab脉冲星观测数据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此外,改进方法对脉冲星试验01星两年观测数据的稳定度σz没有量级上的改进,说明改进方法对Crab脉冲星时间稳定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处理了XPNAV-1先期公布的35组Crab脉冲星的观测数据,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方法得到脉冲到达时刻(TOA)及其测量精度。利用英国Jordrell Bank发布的Crab脉冲星星历与美国JPL发布的DE200历表,得到的拟合前计时残差均方根(RMS)为1.14 μs,且不存在系统性趋势,从而验证了XPNAV-1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得到了该观测数据时间段内Crab脉冲星的X射线和射电波段之间的零点相位差为0.04。本文还给出了建立脉冲轮廓时子相位间隔N的取值与计时残差的R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脉冲星计时分析方法包括广义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方法。在分别介绍这2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综合脉冲星时算法与研究结果。目前,已经建立并在研究工作中实际采用的综合脉冲星时(EPT)算法,主要包括基于TEMPO2软件包的广义最小二乘算法(频率分析法)、贝叶斯算法和维纳滤波算法。给出了采用不同算法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脉冲星时研究结果。基于国际脉冲星计时阵(IPTA)长期计时观测资料,综合脉冲星时研究结果表明,以国际原子时(TAI)为参考,采用不同算法得到的综合脉冲星时EPT-TAI,都能够检测到TAI的系统误差TT-TAI。以地球时(TT)为参考还可以得到综合脉冲星时EPT-TT。以所提出的改进维纳滤波算法得到的综合脉冲星时EPT-TAI为例,其频率稳定度分析表明,综合脉冲星时EPT-TAI基本不存在红噪声,在8年以上的频率稳定度略优于原子时TT-TAI。而综合脉冲星时EPT-TT频率稳定度略优于EPT-TAI。与综合脉冲星时不同,消除二次项的原子时TT-TAI的频率稳定度存在明显低频红噪声。最后,总结3种综合脉冲星时算法的各自特征,讨论关于改进综合脉冲星时短期频率稳定度等问题,并给出脉冲星...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星载原子钟长期的时间保持能力,并提高其自主性,利用XPNAV-1卫星观测的Crab脉冲星数据研究了驾驭星载原子钟频率的方法。在X射线脉冲星计时处理中,利用高斯核回归的方法平滑了脉冲星轮廓,可以有效提高脉冲轮廓的信噪比(SNR),从而提高了计时精度。通过仿真记录光子到达时刻的参考钟存在频率偏差,分析了参考钟频率偏差对脉冲星拟合前计时残差的影响,基于此给出了脉冲星校准星载原子钟频率的方法。对于存在10-11量级频率偏差的星载钟,1个月左右的Crab脉冲星数据可以获得相对误差约40%的频率校准精度。利用更长时间跨度的脉冲星计时数据,预期可以进一步提高星载钟的频率校准精度。  相似文献   
5.
脉冲星具有很高自转稳定性,利用一组统一参考系统下的脉冲星星历表所构建的高精度时空基准,可对飞行器进行自主导航。目前国内尚未观测给出统一参考下的导航脉冲星星历表,国际上已发布的导航脉冲星星历表是在不同参考系统下建立的,无法直接用于构建时空基准,将影响我国近期开展空间脉冲星导航试验。针对没有原始计时观测数据的情况,提出通过模拟计时观测数据,拟合获得新参考系统下的星历表,实现一组导航脉冲星星历表的参考系统统一。最后分析了基于该方法不同参考下的星历表转换精度,其中,DE200转换为DE436后,脉冲星TOA一年内预报值最大偏差由86.6μs减小为2.3μs。TT(TAI)转换为TT(BIPM15)后,TOA一年内预报值最大偏差由0.326μs减小为0.062μs。基于TEMPO2中transform插件可实现不同参考坐标时下星历表精准转换,转换误差小于6 ns,可忽略不计。参考系统DE421/TT(TAI)/TDB转化为DE436/TT(BIPM15)/TCB后,TOA一年内的预报最大偏差降低为0.047μ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