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航空   6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水中上升气泡体积变化率的图像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上升气泡的体积变化率是舰船自消隐特种气幕技术等诸多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当前对这一体积变化率研究的紧迫需求,提出并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水中上升气泡体积变化率的图像分析技术。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给出了分析的实施方法,即利用摄像法获取水中上升气泡的图像序列,并从中得出所需图像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即可求出其体积变化率;同时,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初步验证了这一分析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SAS过程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特种纳米粉晶核生成机制,提出了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的包覆技术。为满足特种纳米粉高比表面积和高纯度的性能指标制备要求,降低成本和实现大量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中上升气泡对水体携带作用一直难以测量的问题,特提出利用气泡上升携带水量来表征其能力大小的思想,进而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重点开展了双液分离转相精测技术的实验研究.实验时选取柴油和水构成双液,并分别采用直接测量和转相精测两种方法测量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结果表明:采用双液法可有效分离气泡携带的上升水体;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转相精测值精度高于其直接测量值,且携带水量越小其精度优势越明显,特别是当携带水量很小,直接测量法可能因误差太大而根本无法实施,但转相精测法却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中上升气泡对水体携带作用一直难以测量的问题,特提出利用气泡上升携带水量来表征其能力大小的思想,进而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重点开展了双液分离转相精测技术的实验研究。实验时选取柴油和水构成双液,并分别采用直接测量和转相精测两种方法测量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结果表明:采用双液法可有效分离气泡携带的上升水体;气泡上升携带水量的转相精测值精度高于其直接测量值,且携带水量越小其精度优势越明显,特别是当携带水量很小,直接测量法可能因误差太大而根本无法实施,但转相精测法却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水中上升气泡的体积变化率是舰船自消隐特种气幕技术等诸多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当前对这一体积变化率研究的紧迫需求,提出并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水中上升气泡体积变化率的图像分析技术.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给出了分析的实施方法,即利用摄像法获取水中上升气泡的图像序列,并从中得出所需图像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即可求出其体积变化率;同时,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初步验证了这一分析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是为克服现有堵漏手段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思想。在自行设计制作了专门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柔性桨叶和刚性桨叶进行了一系列涡旋流堵漏实验,定量研究了桨叶工作位置对破口进水量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了桨叶位置与涡旋流形成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当桨叶与破口处于同一高度且距离破口越近时,对降低破口进水量的效果越明显,使用于堵漏的时间可延长300%以上。这一结论可为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船舶涡旋流堵漏桨叶位置与涡旋流形成效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是为克服现有堵漏手段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思想。在自行设计制作了专门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柔性桨叶和刚性桨叶进行了一系列涡旋流堵漏实验,定量研究了桨叶工作位置对破口进水量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了桨叶位置与涡旋流形成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当桨叶与破口处于同一高度且距离破口越近时,对降低破口进水量的效果越明显,使用于堵漏的时间可延长300%以上。这一结论可为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泡沫型干扰幕对激光透射的多界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特种泡沫的新型长效无污染多波段干扰技术,针对激光武器的有效干扰问题,研究了干扰泡沫的多界面特征对激光透射锐减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特种泡沫新型长效无污染、多波段干扰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泡沫型干扰幕的多界面特征、特种组份微粒的散射作用、气泡的湮灭效应以及媒质的能量吸收作用等方面的实验,总结出了电磁波通过泡沫型干扰幕时的能量耗散机理,为泡沫型干扰幕的实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