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2.
武汉中层大气中频雷达及其初步探测结果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汉上空冬季60-100km高度的纬向风多为西风,风速为30-50m/s,经向风速为10-20m/s,垂直风速较小,一般在5m/s以内,(2)60-100km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风场在某些时段和高度区间有较强的风剪切出现。(3)80km以上高度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存在较明显的扰动现象,它可能与大气波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计算中纬E层临界频率(f0E)和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分布与太阳天顶角、太阳黑子数、地方时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由它对不同年、月、日以及午前、午后情况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探测数据符合得较好;将该公式用于长波传播和吸收计算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此外, 它还能由实测的f0E值算出D区电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接收的罗兰-C LF无线电波的传播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年和1986年冬季的低电离层中的行星波扰动及其垂直传播。结果表明:(1)两个冬季中,在75km和95km高度上,均存在明显的行星波扰动,主要成分是5-10天和10-20天周期的波动,扰动幅度随高度增长,但增长值小于理论增长值;(2)在75km高度上的扰动和95km高度上的扰动,具有十分相似的扰动形态。根据行  相似文献   
5.
武汉中层、低热层大气角谱中频雷达观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武汉中频雷达是利用中层、低热层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散射来测量大气的水平风场和电子密度剖面。雷达在计算风场的过程中可得到一些该层大气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寿命和空间尺度等参量值。结合这些参量和大气风场值可计算得到大气的角谱。其计算方法包括全相关分析技术的谱宽法和空间相关法。前者计算的值被认为是大气角谱的上限值。应用这两种方法,利用2001年2月9日武汉中频雷达的观测数据,对武昌上空中层、低热层大气的角谱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到大气角谱随高度增加略微增加,如在68km为6°,90km达最大为11°,其平均值为9.2°。利用2001年2月4—10日86km高度上的数据,得到一个7天平均的日变化曲线,发现大气角谱值在本地夜晚最小。  相似文献   
6.
电离层D区域电子浓度和电子有效损耗率随时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D电离层的电离复合理论,讨论了利用单站、单一频率的LF天波资料连续监测和研究D区域固定高度上电子浓度N(h0,t)和电子有效损耗率ψ(h0,t)随时间变化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武昌站的部分实验资料作了分析,得到了N(h0,t)的日变化、月变化曲线;并发现ψ(h0,t)也有明显的日照效应,上、下午呈现显著的不对称性;两者的逐日变化都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长波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到了100kHz罗兰-C脉冲波讯号的年、月、日变化和相位的均方差分布;求得了计算实测相位、三角形高和反射相高的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的LF天波的SPA观测记录,分析了SPA效应的一些统计特性;从理论上对X射线的流量和LF天波的SPA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并根据LF天波的反射特性和标准大气模式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太阳天顶角、上、下午不同时间的SPA效应的特性,发现SPA效应除具有季节差别外,还有上、下午的不对称性、同时揭示了SPA效应与X射线的对数流量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相关.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