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6篇 |
航天技术 | 57篇 |
综合类 | 24篇 |
航天 | 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解决无人机舵面负载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和多余力矩扰动问题,利用小脑模型神经网络非线性逼近能力强、结构简单、适于实时控制等特点,采用小脑模型和传统PD(Proportional-Derivative)控制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由小脑模型实现前馈控制,PD控制实现反馈控制,以保证在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控制精度.分析讨论了复合控制的不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基于可信度分配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改进型小脑模型的应用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简化小脑模型复合控制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小脑模型和PD复合控制的不稳定问题,改善了系统动态加载性能,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飞机环控系统与主发动机起动的气源,以目前广泛应用的带负载压气机结构APU(Auxiliary Power Unit)为研究对象,进行引气特性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APU结构与引气工作特点,然后分析了建模时喘振控制阀SCV (Surge Control Valve)控制方法与APU共同工作机理,最后采用部件法建立了该类型APU引气计算数学模型.以某型APU为对象进行数值仿真并与实际试车数据比较,计算误差小于3%,表明所采用的建模方法是正确的,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5.
This paper studies a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algorithm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EHLS).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EHLS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actuator's motion disturbance, flow nonlinearity, and friction, etc. The developed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nonlinear motion loading model. The problems of the actuator's disturbance and flow nonlinearity are considered. To address the friction problem, the friction model of the loading motor is identified experimentally. The friction disturbance is compensated using the obtained friction model.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ain thre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is easy to apply since the controller can be obtained just with one step back-stepping design. The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is proven via Lyapunov analysis. Both co-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6.
7.
基于静液二次调节原理的力矩负载模拟器具有能够连续高速旋转和无多余力矩的特点。在恒压网络中,二次元件的力矩输出与其斜盘倾角成正比,即:如果系统压力出现波动,也将导致输出力矩的波动。导致系统压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油源压力脉动,但更主要是负载的变化。为了研究压力波动的影响及补偿,建立了基于静液二次调节原理的力矩负载模拟器,给出了仿真参数,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提高力矩跟踪精度,提出利用斜盘倾角传感器和系统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压力补偿,可有效地将系统压力波动对于力矩输出的影响抑制到20%左右。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此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对伺服机构的惯性负载、摩擦力矩负载、弹性力矩负载、安装刚度以及发动机喷管柔性特征进行模拟的负载模拟器,并建立了模拟器和伺服机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惯性负载、弹性力矩以及喷管柔性对伺服机构负载多自由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伺服机构扫频实验,负载模拟器中的负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可复现伺服机构实际工作中的动态特性。说明该负载模拟器结构设计合理,从而为具有多自由度特性的火箭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该系统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末端负载的变化导致机械振动,因此需要识别机器人末端负载去调整相应的控制参数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运动表现.提出一种基于伺服电机输出力矩,不需要额外传感器的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根据机器人静力学模型,计算出静止状态下末端空载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力矩差异,由此得到负载计算模型.对埃夫特的QH165机器人进行了试验,在工作空间内随机选择10个测量点,在末端空载和负载的情况下读取电机输出的力矩,计算得到末端负载.结果表明:识别的负载与已知负载相同,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气动负载模拟器中多余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气动负载模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框图及实验平台,推导了气动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线性化方法定性分析了影响气动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的3个因素——被动压差、惯性力矩以及摩擦力矩。采用非线性仿真定量分析了该3个因素分别对气动负载模拟器的多余力矩的影响。得出了在气动伺服加载系统中,摩擦力矩是引起系统多余力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