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68篇 |
免费 | 1673篇 |
国内免费 | 14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887篇 |
航天技术 | 3317篇 |
综合类 | 1184篇 |
航天 | 7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392篇 |
2022年 | 448篇 |
2021年 | 557篇 |
2020年 | 513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475篇 |
2015年 | 519篇 |
2014年 | 765篇 |
2013年 | 821篇 |
2012年 | 1215篇 |
2011年 | 1208篇 |
2010年 | 942篇 |
2009年 | 1122篇 |
2008年 | 1359篇 |
2007年 | 1299篇 |
2006年 | 1004篇 |
2005年 | 1055篇 |
2004年 | 877篇 |
2003年 | 898篇 |
2002年 | 589篇 |
2001年 | 724篇 |
2000年 | 554篇 |
1999年 | 429篇 |
1998年 | 439篇 |
1997年 | 455篇 |
1996年 | 402篇 |
1995年 | 331篇 |
1994年 | 356篇 |
1993年 | 286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249篇 |
1990年 | 237篇 |
1989年 | 268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2.
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压空气涡轮是飞机能源失效时使用的关键应急系统。首先依据冲击空气涡轮(RAT)工作原理确定其物理架构;然后对涡轮部件、能源转换装置、展开装置和展开随动机构等4个主要部件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各部件的力学方程组。依据该力学方程组,建立涉及力学、液压、刚体动力学的多学科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模型。使用该模型仿真了某真实系统在不同工况和设计参数下的动态特性,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正向设计提供依据。最终,某型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3.
载人航天器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件小批量、无法通过多次飞行持续完善设计、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载人航天器研制中仍存在着参数化和模型化程度不高、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仿真验证不足、研制各环节缺乏数字化集成等问题,传统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方法已无法满足研制需求,亟需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针对载人航天器的研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载人航天器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体系,定义了需求模型、功能模型、产品模型、工程模型、制造模型、实做模型等六类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研制流程,包含系统设计闭环验证、产品设计闭环验证、实做产品闭环验证3个验证环节,并深入探索了各研制环节中不同模型间的传递与关联关系。以某型号载人航天器为应用基础,系统地验证了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提出了一种航天器圆轨道自主交会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集成设计方法。在考虑推力器输出约束的情况下,完成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集成设计,该集成设计包括鲁棒容错控制器设计和鲁棒故障观测器设计两大部分。为了提高交会过程中的过渡性能,对该控制器完成了鲁棒D稳定性分析。仿真表明该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对推力器故障的容错性,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推力器和交会敏感器的故障。 相似文献
996.
<正>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中国首个卫星用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累计工作时间达到6000小时,开关机3000次,具备确保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能够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所谓电推进,就是用电能取代化学能作为卫星的主要动力来源的一种推进技术。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
997.
998.
以综合电子技术构筑航天器智能化的坦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5,(6):1-6
未来航天任务要求航天器具备在轨智能处理的能力,而综合电子系统是航天器智能化的中心。一种为未来智能化应用开发的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将传统的遥控、遥测和数据管理功能集成为一个简便易用的标准服务功能包,同时在具有统一信息网络服务的通信能力,以及支持分布并行计算、模块化扩展升级、系统重构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等,为在轨智能处理建立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这些基础结构,应用过程可以专注于航天器智能处理的实现,从而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相似文献
999.
战术成像显示试验系统(TIDES)的目标在于研制由战场指挥官控制、根据需要以合理成本发射的小型战术应用成像卫星。其成像有效载荷为两台改进型施密特相机,采用线性CCD,在700km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率可达到5m。实验表明,应用一些新技术,如采用新研制的编码本处理芯片(CPC)的矢量量化(VQ)技术将有能力在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同时把图像压缩12:1或更高,这就可减小从卫星到地面的数据传输带宽、星载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