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996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利用小型五孔探针测量了不同工况下单级跨声轴流压气机弯曲静叶出口三维流场。结果表明,静子出口有明显的尾迹特性,其对后排叶片的影响不容忽视。静叶角度调节对静子叶片出口气流角及尾迹形状有较大的影响。弯曲叶片对端壁角区低能流体具有径向迁徙作用,有利于提高压气机扩压能力。叶尖、叶根及静叶吸力面侧尾迹区,是高阻滞、高损失、高涡量区。径向速度在叶根及叶尖呈现较大的周向不均匀度,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在叶根也存在较大的周向不均匀度。  相似文献   
32.
阐述了圆柱齿轮模态分析方法,联合UG和ANSYS软件建立了圆柱齿轮模态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圆柱齿轮结构调频优化进行了探索。结合不同结构齿轮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其固有频率计算数据,得到相关规律,提出了齿轮结构调频优化方法。该方法减少了调频优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迭代,提高了分析效率,为齿轮调频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3.
结合Flowmaster软件平台建立回热器供/回气管路系统的流动传热性能仿真网络,利用Isight软件中近似模型方法建立回热器性能与供气管、主管及回流管径之间的响应函数关系。以各回热器模块的冷气流量等性能参数为目标,采用多种遗传优化算法对回热器管路系统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供气管径为165 mm、主管管径为70 mm、回流管管径为162 mm时回热器换热量最大,此时管路系统质量为335.04 kg。考虑到在喷管内安装后各回热器模块燃气侧流量分配不均匀性的影响,总换热量及换热效率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油滴变形和运动、油滴/腔壁碰撞过程质量和动量转移,以及二次油滴沉积的分析,在考虑油滴尺寸统计分布特征的情况下,建立了轴承腔中润滑油滴沉积过程中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分析模型。探讨了油滴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对油滴运行轨迹的影响,以及油滴变形和二次沉积效应对典型尺寸油滴沉积特性与润滑油滴沉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变形后油滴所受阻力增加,运行轨迹更加弯曲;受气相介质影响,油滴无量纲长半轴和短半轴呈动态变化且变形量呈对称分布;一次沉积质量增加,一次动量转移减小;二次油滴沉积是润滑油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的主要部分;相较于转子转速,密封进气量对油滴沉积质量的影响更大;动量转移量随着转子转速的升高而增大,而密封进气量的影响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航空轴承试验器力载荷装置的加载精度,基于已有试验平台,分析了原加载装置精度偏低的原因,并通过仿真方法予以验证,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在加载杆中串连传感器,将力信号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控制闭环,实现对力载荷的直接控制,消除了加载膜片边沿效应的影响;增加预紧弹簧使油压调节阀有效避开非线性工作区域,保证了加载装置的作动速度。经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加载装置具有较高的加载精度,且安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6.
针对现有航空发动机电气故障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不能对已有数据存储以便事后分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检测传感器特征参数的航空发动机电气故障检测系统,开发了用于原位检测和离线检测的软件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较好地实现了检测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应用表明,该检测系统不仅检测速度快、数据准确、可靠,而且功能全面、操作简单、便于携带,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7.
为满足高空舱飞行环境模拟控制系统电液伺服位置控制回路高精度、高响应的需求,采用系统仿真和工程实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相结合手段,依次分析并建立了高空舱电液伺服位置控制回路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控制仿真调试与分析,表明所得到的电液伺服位置控制回路可满足高精度控制要求;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前馈+反馈校正、串级控制等工程改进工作。经实际飞行环境模拟试验验证,工程实现后的电液伺服位置控制回路取得了理想的动态响应和位置跟踪能力,保证了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控制系统的过渡态调节品质和稳态调节精度。  相似文献   
38.
针对涡扇发动机试车中出现的空气导管开裂故障,进行了故障件断口外观形貌及断口和原材料分析。利用Pairs公式反推出的断口疲劳扩展区的应力,低于TA15钛合金拉伸强度极限15.6%;而空气导管带刀痕试样的高周疲劳强度极限,低于该合金在材料数据手册中的疲劳强度极限27.4%。故障原因主要是加工刀痕降低了构件的疲劳强度极限,在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的振动和空气导管内外腔压差变化载荷作用下,导致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这也表明TA15钛合金具有缺口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针对我国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适航试验未得到充分融合及系统化贯彻的问题,以系统和部件试验的适航需求为引导,在提出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的适航符合性验证实现路径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和部件试验验证项目的决断模型和阶段化及并行模型。实例表明,提出的验证实现路径和建立的验证模型,能有效地将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验证项目融合进发动机研制周期中,并系统地实现验证与对象之间的匹配及过程控制,对保证涡扇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适航符合性验证的充分性和系统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涡扇发动机在起动性能调试试验中屡屡出现失速导致起动失败,反复调试仍难以实现起动成功至慢车状态。为此,开展了发动机起动供油边界探索方法的研究,探索出发动机起动供油边界,作为起动供油规律调整的参考范围。随后进行了起动供油边界探索试验,获得了发动机起动供油边界,并依据该边界进行起动调试,成功实现了发动机起动至慢车状态。该方法为起动性能调试提供了依据,降低了起动调试的盲目性和风险,减少了起动调试次数,使发动机能够较快实现慢车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