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基于实际调查结果,对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工具型动机和自尊这两个情感因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充分利用两者可以提高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2.
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沉积和增材制造的特点,具有常温金属成形和液束形式加工特征,受到广泛关注。简要回顾了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溯源,针对其定域性差、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喷射电沉积的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并讨论了当前国内研究热点及面向特殊异形件、大型结构件、微细零部件和多功能复合结构的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金属增材制造中的变形及残余应力对于成形过程及零件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影响因素众多,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演化尚未明确揭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金属增材制造变形和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提出"约束力"新概念,为金属增材制造变形和残余应力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为了实现结构电路一体化部件的快速制造,本文提出将增材制造技术与结构电路一体化技术相结合。传统结构电路一体化工艺基于注塑成形技术,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实现快速制造与迭代设计。本文提出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技术,开展结构电路一体化的制造工艺研究,该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尝试以激光烧结方式实现成形,随后进行激光活化和化学镀。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成形件表面快速制造出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镀铜区域。  相似文献   
25.
采用IPG YLS-6000型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42CrMo合金表面制备Ni包WC涂层,研究激光功率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涂层组织呈粗化趋势;且在激光功率的增大过程中,涂层中WC颗粒逐渐分解为Fe-C化合物,硬度逐渐减小;当激光功率为1 800 W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1 050 HV;Ni包WC涂层显著提高了基材的耐磨性,在同等磨损条件下,涂层的磨损量仅为基体试件的1/5,但激光功率对涂层磨损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6.
为推进中国民航针对ADS—B技术,在西部提供类雷达监视服务试验和应用评估工作,必须选择适宜的ADS—B地空通信链路。本文通过ADS—B三种不同通信链路技术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在西部利用ADS—B技术提供类雷达监视服务时,优先考虑采用S模式1090ES作为近期实猢S—B的数据链。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介绍了法宇航项目特种工艺评审的主要特点,总结了我公司存在的差距,初步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向。  相似文献   
28.
首先研究了闪烁的产生机理及特性。其次通过对国外各种闪烁模型的分析比较,选择了预测精度较高的Van de Kamp模型作为长期闪烁统计(预测)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结合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对国内的部分站点给出了月平均标准偏差值,为今后的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针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悬垂结构过程进行温度场与应力场模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瞬态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悬垂结构的过程模型,分析加工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针对不同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对悬垂结构成型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悬垂结构过程中,在激光扫描悬垂位置时熔池温度值明显高于激光扫描打印件中心位置时的熔池温度,成型件与基板接触的边角位置具有最大的残余应力,悬垂结构位置出现明显变形,在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比值不变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悬垂结构位置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30.
翻转课堂教学范式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重要教学环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对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实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进行反思,探讨"翻转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