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86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论述了中国商飞新型单通道干线飞机C919如何体现新型飞机的优势,并结合航空公司商务战略,在了解市场、满足市场、服务市场的基础上,对大飞机市场销售方法进行研究,为实现初步面向国内市场再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目标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2.
针对复合材料后机身加筋壁板构型选择问题,采用有限元前后置处理软件Patran建立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进行初步分析,利用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优化软件Hypersizer进行结构形式的优化计算分析,优选出后机身壁板最佳结构形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有意义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3.
随着民用飞机数量的快速增加,航空噪声问题日益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增升装置作为重要的机体噪声源之一以其流动复杂性和声源多样性成为民用航空气动声学的难点之一,欧美各国为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增升装置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以及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关注了目前工业部门气动与声学的设计思想及需求。  相似文献   
2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中,由于牵制载荷突卸而产生的前起落架沿航向的快速振动对机体结构和设备都会带来严重的疲劳问题。本文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具有减振功能的舰载机弹射起飞变长度牵制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动力学特性,并对该装置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牵制载荷沿下扭力臂轴向的载荷分量所造成的缓冲器活塞杆的向后弯曲是导致牵制载荷突卸后前起落架振动的主要原因;变长度减振牵制装置通过实时改变牵制杆长度和牵制角,可大幅降低牵制载荷突卸后前起落架振动以及各铰接点振荡载荷,该装置在解决牵制载荷突卸振动问题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舰载机偏中心定位弹射起飞弹射杆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聂宏 《航空学报》2010,31(10):1953-1959
 考虑舰载机偏中心定位,建立了六自由度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对偏中心弹射过程中弹射杆受载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讨论了初始偏心距离和起飞重量对弹射杆载荷的影响,并详细论述了其动力学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飞机的滚转运动是导致弹射杆承受较大弯矩和扭矩的主要原因;弹射杆弯矩和扭矩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但其轴向拉力受初始偏心距离影响较小;在弹射滑跑初始阶段,弹射杆的轴向拉力、弯矩以及扭矩随起飞重量的减小而增大,而在弹射滑跑后期,弹射杆所受载荷则随起飞重量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26.
提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逃逸飞行器与运载火箭应急分离六自由度仿真方法,建立了其应急分离的数学与动力学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功能,实现了逃逸飞行器在特定初始条件下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六自由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逃逸飞行器与运载火箭应急分离六自由度仿真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逃逸主发动机推力以及逃逸塔结构弹性变形的分析,可以为逃逸飞行器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以小车式起落架为例,利用ADAMS/Airc- raft建立了起落架滑跑试验仿真模型.给出了起落架滑跑运动方程,并进行了滑跑试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要求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9.
旋翼着陆器在火星探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着陆器是下一轮国际火星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论文首先回顾了火星探测软着陆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旋翼着陆器的结构组成、火星探测工作原理及特点.其次,阐述了开展旋翼着陆器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0.
聂宏  乔新  樊蔚勋 《航空学报》1991,12(1):80-82
 <正> 关于弯扭复合疲劳强度问题的研究,以往都是建立在名义应力法的基础上而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名义应力法更好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解决中、低周疲劳寿命问题。因此,本文把局部应力应变法引入弯扭复合疲劳寿命计算中,建立一个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弯扭复合疲劳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