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627篇
航天技术   241篇
综合类   77篇
航天   5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航空计测技术》1993年第5期刊登了笔者的《确保动圈式测温仪表的测量精度》一文,文中仅对仪表内阻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论述。本文谈谈配热电偶用动圈表检定工况与使用工况对测量精度的影响。1问题分析1·1检定工况分析在JJG187-86检定规程中采用了比较法检定。标准器、设备和仪表接线示意图如图1。将其变换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检定工况是在设计规范条件下进行的,电位差计可视为理想电压源,读数为热电偶的热电势e,只要U输出值符合分度表,而且与仪表值一致,即判定动圈表为合格。若检定不合格,按《航空计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2.
药剂配方选择及各项实验研究是固体式红外增强吊舱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药剂配方及其一系列性能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配方药剂的性能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各项试验结果或数据均令人满意,靶试使用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3.
124.
介绍了我站的红外探测器参数(黑体响应率,噪声、黑体探测率)自动测试系统以及参数测试关键技术的解决分析了这些参数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5.
士元 《太空探索》1996,(2):34-35
经过多年努力,1995年11月16日欧空局终于用阿里安—44P运载火箭把自行研制的“红外空间观测器”(ISO)送上了轨道。这比原计划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年半,主要原因之一是为高风险科学飞行任务的技术检查制定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6.
红外成像导弹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这样一种需求即能完全表示红外场景的发生器。为了正确测试这些系统,就需要场景发生器具有非常大的动态范围。这是用电阻器加热元件阵列标准方法不易制成。本文描述了红外光学调制器的制造,它用于大动态范围及高帧速场景的生成。用加热可变反射率薄膜的方法产生调制,可通过反应溅射工艺,在一块适当厚度基片上生长一层二氧化钒(VO2)薄膜来实现。在大约68℃时,VO2历经了半导体向金属态的相变过程,就是利用反射率的相应变化制成了调制器。在生产高帧速器件过程中,VO2薄膜精确的化学成分至关重要。本文描述了透射型和反射型两种类型的调制器。  相似文献   
127.
红外线也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辐射。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短,波长范围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地球大气对大部分红外线都有吸收作用,能够穿透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红外线只有7个特殊的波长,它们分别足1.2微米、1.6微米、2.2微米、3.6微米、5.0微米、11.0微米、20.0微米。  相似文献   
12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11):40-42
2005年10月,德尔它-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箭双星发射“云卫星”(Cloudsat)和“云-浮质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卫星观测”(CALIPSO,直译为“卡里普索”)卫星。前者将改进对云层结构和成分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云对气候的影响,它是美国航宇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中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9.
在不同试验务件下,采用裂解质谱及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偏二甲肼(UDMH)颗粒物中絮状团聚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状团聚物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另舍有少量UDMH及其氧化产物和细沙状颗粒物。细沙状颗粒物中可能舍有SiO2或有机硅氧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