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34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由于航空总温热偶气动构件的复杂性,校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制成后的电偶热电特性迁移,及配套特性变化强调了配套校验是必要的。本文在着重分析了以上问题后,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已获国家专利的STT-1A系列总温热电偶校验器。  相似文献   
12.
凸轮检测方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动机凸轮检测方法的原理误差、检测系统误差、测头制造及安装误差、凸轮偏心误差、阿贝误差及检测方法总误差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红外测热与热电偶测热进行比较研究,在马赫数M∞=12,驻点温度T0=650K,驻点压力P0=1630kPa的高超声速稀薄气流中,对一平板斜坡薄壁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二者所获得的模型表面热流率符合得较好。与此同时,对模型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模型物面坐标与热图象素坐标的对应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提出了在大极角情况下对发射率进行修正的方法,即根据模型表面不同位置的法线,调整红外热像仪镜头轴线,使被测量区域的极角尽可能小,以保证发射率在此范围内为常数。  相似文献   
14.
国外航空发动机薄膜热电偶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薄膜热电偶的性能和技术特点,阐述了敏感膜的制作方法、薄膜热电偶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以及有关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先进的薄膜热电偶能够承受恶劣的试验环境,是成功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兆欣  曾星  张文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14-2520
针对热电偶动态特性的评估问题,实现热电偶测试性能评估与气体介质条件的匹配,开展了气体介质条件下热电偶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传统激波管的结构和功能改造,设计了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开展了动态温度校准标准信号溯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热电偶动态特性的定量描述和试验验证。动态校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激波管改造的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可以产生频域覆盖范围宽、阶跃幅值稳定的标准温度信号,基本可以覆盖常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需求;所采用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热电偶动态模型的阶次和参数。经实验验证,建立的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响应与实际响应信号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96 7,基本可以满足热电偶动态特性评估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钨铼热电偶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在航天器热试验温度测量方面还没有开展超过1400℃的超高温测量技术研究。文章基于航天器热试验常用热电偶测温原理,分析了钨铼热电偶的结构及制造工艺,并搭建一套热试验测量系统以验证其在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温度测量系统中的应用。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在真空低温环境下钨铼热电偶能够实现1600℃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7.
真空热试验热电偶测温参考点分析改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热电偶测温系统是真空热试验中最常用的温度测量系统,温度参考点是热电偶测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热电偶温度参考点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参考点结构设计、热设计、电装工艺等提供了依据;同时结合温度参考点的现状,为简化操作,降低使用风险,提出了一种优化改进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热分析计算以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满足参考点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种细丝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动态特性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偏差小于10%,可以利用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细丝热电偶动态特性计算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表面瞬态测温用薄膜热电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天器表面测温的需要,研制了一种K型(NiCr-NiSi)薄膜热电偶。该型热电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针型高温陶瓷基体上制备薄膜热电偶,其热电偶结点厚度为微米级,能够与航天器表面有效贴合,实现航天器表面的瞬态高温测量。通过物理试验验证,该型薄膜热电偶测量最高温度能够达到800℃,测量相对误差在±0.5%以内,满足返回式航天器表面高温的瞬态测温需求。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为了消除焊锡可能带来的温差热电势,文章采用Keithley 2750数据测量系统,通过比较法对焊锡与铜、焊锡与康铜之间的温差热电势进行了测试分析。标准热电偶选择铜-康铜热电偶,测试温度范围为-195~+75℃。测试时,热电偶冷端为冰水混合物,热端为液氮浸泡过的不锈钢圆柱体或热水瓶。为了确保回路中的焊点处于相同的热环境条件,可采用多层隔热组件进行包覆,避免接插件直接接触热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