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80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IS-95 CDMA系统RAKE接收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KE接收机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多径技术,充分利用了经过各条路经到达的信号能量获得分集增益。分别对IS—95码分多址标准CDMA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对RAKE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SystemView软件进行了介绍,概述了IS—95RAKE接收机的基本特点和性能参数,给出了采用SystemView软件仿真IS—95码分多址标准RAKE接收机的方法和仿真结果。仿真表明,利用RAKE接收机具有信道估计算法简单、信道跟踪实时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场效应管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研制成功一种单端场效应管混频器:频率范围14.0~14.5/11.7~12.2GHz;变频损耗—0.36dB;500MHz带内变频损耗波动小于0.8dB;本振功率5.6mW;噪声系数14.2dB。  相似文献   
83.
生物软组织特性测定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发射和接收电路是超声检测仪的关键组件,系统的性能及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部分电路的设计。人体软组织特性超声检测仪器由于其被测介质的特殊性其发射和接受电路又有其特殊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超声波仪器的发射和接收电路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特性超声检测仪器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4.
基于0.25μm 砷化镓赝品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星载微波接收机的L波段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低噪声放大器(LNA)。该低噪声放大器采用电流复用拓扑结构,降低了芯片的工作电流,节省了宝贵的卫星能量资源;通过两级负反馈方式优化了器件的稳定性和增益平坦度,提高了卫星通信质量;恒流源的偏置结构使得工作电流随工艺波动较小,芯片维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下。测试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工作电流为35mA,在频率范围0.9~1.8GHz内,增益大于33dB,噪声系数小于0.6dB,增益平坦度小于0.5dB;芯片尺寸为2.0mm×1.3mm,满足航天产品的高性能小型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5.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estimation by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an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ial code biases (DCB), referred to as inter-frequency biases (IFB), of the satellite and receiver so that an accuracy of GPS–TEC value is dependent on the error of DCBs estim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method to estimate the DCB of GPS satellites and receivers using the Korean GPS network (KGN) in South Korea. The receiver DCBs of about 49 GPS reference stations in KGN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regional ionospheric TEC. They obtained from the daily solution have large biases ranging from +5 to +27 ns for geomagnetic quiet days. The receiver DCB of SUWN reference st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es of IGS and JPL global ionosphere map (GIM). The results have shown comparatively good agreement at the level within 0.2 ns. After correction of receiver DCBs and knowing the satellite DCB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the estimated TEC and that of GIMs was performed for consecutive three days. We showed that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KASI model and GIMs.  相似文献   
86.
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SAIM)技术是地面完好性监测手段的重要技术补充,可以有效缩短告警时间,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完好性性能。从SAIM技术出发提出多通道相关峰监测算法,实现多点异步采样,恢复相关峰。通过MATLAB软件仿真验证算法并给出典型异常模型及监测结果,并用普通接收机验证工程可实现性。通过软件仿真和实测结果对比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成熟的商业星载接收机进行软件修改有效地降低了卫星完好性接收装置的研发难度。  相似文献   
87.
GNSS用户端自主完好性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航空安全提出了挑战,完好性监测问题愈发凸显,用户端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RAIM问题,首先介绍了所需导航性能的4个重要参数:精度、完好性、可用性和连续性。从单卫星故障下的RAIM、多卫星故障下的RAIM、高斯噪声下的RAIM 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研究,主要涉及了3个层次内容:算法、计算保护限值和可用性,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介绍了近期研究的新趋势与取得的成果。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8.
提出一种基于简化Volterra级数模型的射频接收机电磁敏感性(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行为级仿真方法.利用3阶简化Volterra级数模型对接收机EMS进行分析,根据EMS频响特性,提出一种通用的EMS判据,并给出敏感度阈值仿真求解流程图.弥补了以往在接收机EMS分析时以试验为主,缺乏仿真分析的缺陷.以某双频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接收机受连续波干扰为例,对带内和带外(包括镜频和互调)敏感度阈值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可行,而且减少了敏感度阈值求解所需的内存空间和仿真运行时间,适应于一般射频接收机的EMS分析,在工程技术领域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89.
基于CUDA的GPS信号快速捕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俊仁  刘光斌  张博 《宇航学报》2010,31(10):2407-2410
为实现基于PC平台的GPS软件接收机C/A码信号快速搜索,提出了一种由GPU完成信号搜索计算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方法以基于FFT的码相位并行搜索算法为基础,通过CUDA编程,由GPU完成主要的计算任务,实现了信号搜索在GPU上的并行计算。最后,将该方法与在CPU上实现的捕获方法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捕获速度显著提高,冷启动条件下,搜索全部32颗卫星只需1.653秒,为GPS软件接收机的实时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0.
文章针对超宽带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一个Chirp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该接收机使用数字匹配滤波器避免了模拟滤波器带来的巨大插入损耗,并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实现时间同步。在硬件实现上,利用单比特量化匹配滤波器系数降低接收机的资源占用。实验表明该接收机结构简单、资源占用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