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5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全局快速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须具有强鲁棒性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及Terminal滑模控制存在奇异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全局快速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快速非奇异Terminal滑模面,同时解决了传统Terminal滑模控制的奇异性和远离平衡点收敛速度慢两个缺点.采用自适应方法估计等效干扰,无需已知航空发动机的干扰上界,利用Lyapunov理论分析了其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Terminal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状态输出响应快速,调节时间在2s左右,无稳态误差,无超调,未发生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52.
吴云洁  张聪 《宇航学报》2016,37(12):1441-1448
针对领弹-从弹编队构型的反舰导弹的末段协同制导,提出一体化位姿控制(ICPA)策略,将传统的位置跟踪控制和姿态稳定控制集成一体。建立便于一体化策略实施的串级型设计模型,在动态面控制的框架下设计一体化位姿控制算法,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其稳定性。从弹仅需获取领弹的位置信息,就能在确保自身姿态稳定的同时精确跟踪期望位置保持编队构型,而无需领弹的航向、速度、姿态等其他信息。总结一体化设计思想的本质:通过一个中间状态量建立质心方程和姿态方程之间的直接联系,集成出一个串级型设计模型,并针对其进行闭环算法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一体化位姿控制策略及算法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53.
基于改进Terminal滑模的导弹大角度机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空导弹攻击载机尾后目标的大角度机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滑模面与扰动抑制机制的非奇异Terminal滑模(NTSM)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有气动不确定性的直接力控制系统(RCS)空空导弹数学模型,并采用传统NTSM控制方法设计了导弹姿态控制律。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角度机动时初始状态远离平衡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复合滑模面以加快系统收敛速度。为解决大攻角下的气动不确定性导致的严重抖振问题,引入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技术,实现了系统不确定量的在线估计与补偿。对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分析证明了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最后,将设计的控制器应用于空空导弹的敏捷转弯大角度机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加快系统收敛速度,并能有效削弱未建模动力学造成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54.
胡庆雷  王辉  石忠  高庆吉 《宇航学报》2015,36(4):430-437
针对刚体航天器姿态机动过程中存在的控制饱和与外部干扰问题,提出一类基于新型非奇异饱和终端滑模面的有限时间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控制方案不仅保证姿态机动过程的快速性,而且避免了传统的终端滑模面所带来的奇异性问题。此外,本文建议的控制器不仅显式考虑执行器输出力矩的饱和幅值要求,使航天器在饱和幅值的约束下完成姿态控制任务,而且控制器的设计对外部干扰的上界没有任何要求,也无需作任何小角度的假设。进一步的稳定性分析表明,通过引入新型非奇异饱和终端滑模,该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能够快速收敛到滑模面的微小邻域内,继而收敛到平衡点的微小邻域内,并且系统对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数值仿真校验了该控制器在姿态机动过程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55.
空间拦截的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茂  史小平  王子才 《航天控制》1998,16(1):39-42,27
针对空间拦截问题的非线性模型及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特性,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思想,设计了易于工程实现的末制导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七十年代初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低价巡航导弹。它具有多种发射方式、弹道可变、隐蔽性好、突防能力强的特性,加之采用了地形匹配系统和数字景象相关器,使其命中精度明显地提高。本文介绍了“战斧”巡航导弹采用的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7.
反舰导弹末端机动与自导段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舰导弹的末端机动与自导段弹道之间的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自导段攻击目标的要求,改进了反舰导弹的末端机动控制信号。采用加权匹配方法,设计了反舰导弹的复合制导信号。利用复合制导信号成功地控制反舰导弹实现了末端机动与自导段的一体化弹道。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弹道获得了很高的制导精度,也说明了所设计的复合制导信号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58.
导弹末端机动的一体化控制模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过载控制技术,建立了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的一体化控制模型。该模型包括两组控制信号:过载控制信号和质心控制信号。利用该模型控制导弹完成了末端跃升、蛇行、摆式和螺旋等各种机动方式。另外,使控制参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还实现了摆式和螺旋机动的变异形式。由于导弹的机动能力受到可用过载等指标的限制,因此控制参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取值才能保证末端机动的顺利完成。最后,举例对上述模型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论述了综合判别函数 (SDF)的基本理论和光学实现途径 ,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判别相关器的导弹末制导系统。该系统具有光学系统运算速度快 ,对畸变目标识别能力高等优点 ,在导弹原有惯性制导系统上进行改进 ,成本低。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基于综合判别相关器的导弹末制导系统具有并行处理速度快、识别率高的优点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攻击移动目标的末制导导弹命中概率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攻击移动目标的末制导导弹的命中概率评估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导弹精度的各类误差源,研究了目标机动特性对末制导雷达捕获概率的影响,提出了打击任意形状目标的命中概率计算模型。以慢速移动目标——舰船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命中概率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融合多源信息,评估结论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