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以及构型与布局、子系统设置与设备配套、飞行方案、发射窗口和飞行轨道等技术状态。概述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试验问题归零、飞行任务引起的更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更改、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等部分技术改进。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其技术可满足多人多天空间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文章主要介绍了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准则、设计分析方法、设计措施以及试验验证等。地面试验以及飞行试验的验证表明: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措施有效,试验验证充分,分系统的工作可靠,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满足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3.
目标飞行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标飞行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给出了USB、S波段数传、遥测、遥控、话音、图像、高速通信、空空通信和天线子系统的性能与特点。综述了研制中的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介绍了中国“神舟号”飞船的总体技术方案与返回技术方案的演变、优化和实施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2年的飞船总体构形方案(三舱方案及两舱方案)的选择以及1993至2008年间对飞船总体方案与返回方案几个方面的优化和实施结果。最后,给出了“神舟号”飞船和“联盟TM”飞船的技术水平的比较。  相似文献   
25.
万青 《宇航材料工艺》2020,50(5):98-102
神舟飞船防热大底主要为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制孔时在较大装夹力下容易产生弹性变形。针对装夹变形导致孔位置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进行工艺优化改进,对工装结构、装夹方式、工艺流程及钻孔设备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低应力装夹方式、减少翻转次数、使用数控加工设备等措施能有效提高钻孔精度。  相似文献   
26.
混合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发动机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推进技术。本文介绍了混合发动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混合发动机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混合发动机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联合大底检测的改进的Mean-Shift(均值移位)算法,将其应用于返回舱红外跟踪。新算法采用非均匀量化加权直方图构造目标特征矢量,以提高目标描述的准确性。为避免跟踪到大底上去,使用"滑窗式"大底检测算法实时修正Mean-Shift跟踪坐标。通过对飞船返回实况判读验证,提出的新算法处理速度达到20帧/s以上,并且能够可靠和准确地跟踪返回舱。  相似文献   
28.
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神舟七号飞船的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特点,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航天产品状态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9.
针对"神舟"飞船测控跟踪功能没有备份的难题,首次提出利用FM(调频)跟踪接收机跟踪接收数传信号来实现跟踪功能备份。从数传信号调制特性、FM跟踪接收机组成及载波接收解调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FM跟踪接收机的数传信号接收解调、静态跟踪和动态跟踪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技术在不增加辅助设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船载测控设备中FM跟踪接收机来实现对飞船跟踪功能的备份,显著降低对飞船目标跟踪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30.
神舟飞船交会对接信息流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成功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航天器内部及航天器间的协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流的可靠性传输是实现其协同控制的前提条件。针对我国交会对接试验,文章提出了一种交会对接信息流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将信息流处理分为信息采集、信息鉴别和信息转发3步,通过采集通道冗余设计、信息校验、多重转发等手段,建立了信息流的可靠传输通道。此方案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