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94篇
航空   297篇
航天技术   106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1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微型飞机降低重心位置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昌盛  宋笔锋 《航空学报》2006,27(2):285-288
由于微型飞机有最大尺寸的限制,通常平尾/升降舵距离机翼和全机重心很近,造成气动效率和纵向静稳定性都比较低。研究了不使用平尾/升降舵、而是通过降低微型飞机重心位置来获得纵向静稳定性的思路。分析了重心低置情况下的纵向力矩平衡关系,推导了相应的纵向静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并构造了计算模型和试飞样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重心位置可以有效地增大微型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并可以在没有平尾的情况下实现纵向力矩平衡和获得静稳定性。其静稳定性裕度可以通过重心与气动中心的纵向距离来调节。  相似文献   
122.
为了对E极化波和H极化波入射情形下二维任意形状金属和两种不同电磁参数损耗介质复合目标的电磁散射进行仿真,建立了复合结构目标的电磁积分方程,采用矩量法(MoM)和共轭梯度迭代法(CGM)求解此积分方程。依据所建数学模型编程对一种金属-蜂窝吸波介质复合结构翼面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23.
雷达目标低频RCS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适用于低频区RCS(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的传统方法MOM(矩量法),也越来越显示其价值;为了方便电磁计算和电磁建模,基于先进的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手段,采用回路线栅矩量法,计算低频区三维雷达目标RCS,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良好的计算结果,对RCS理论计算的工程应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构型分析和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实际情况限定了大型航天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SGCMG)构型分析研究的对象 ;根据构型分析的主要指标 ,对常用的双平行构型、三平行构型、金字塔构型、四棱锥构型、五面锥构型和五棱锥构型等六种构型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相互的优缺点 ,得出了最优构型为五棱锥构型的结论 ,为大型航天器SGCMG系统选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5.
有限平面上圆口径辐射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由TE11模激励的圆波导末端开口所形成的圆口径天线的辐射场.首先利用等效原理和矩量法计算嵌在无限大金属板上圆口径的等效磁流分布,允许圆波导中有任意多个高次模式存在,利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得其辐射方向图,然后把该辐射场作为有限接地板边缘的入射场,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TD)计算有限接地板对圆口径方向图的贡献,其中在焦散区及接近焦散区区域采用等效磁流法计算有限接地板的影响,给出计算公式及计算例子,部分结果得到了文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6.
介绍了一种宽频带带状线魔T的设计原理,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即利用Ansoft公司的电磁场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对所设计的器件进行分析。所设计的魔T带宽可达一个倍频程以上,在设计频段(1GHz~2GHz)内,移相偏差Δ<±5°,幅度不平衡ΔA<1dB,回波损耗小于-19dB,端口隔离度小于-20dB。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控制力矩陀螺电源的控制器进行研究,基于对线性控制器及非线性控制器的分析,设计了线性-非线性协同控制器并搭建硬件模型,在电源系统动态调整阶段采用非线性控制器,在稳态阶段采用线性控制器。该方案较单一线性控制器提升了电源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对该鲁棒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实物,通过实验验证了相较线性控制器,使用协同控制器的电源模块在控制状态切换时,下冲量与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45%及58%,证明了该协同控制器能够有效提升CMG电源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8.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激光片光源显示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三元实验段进行。实验记录了沿机身轴向从边条到垂尾后缘共8个剖面位置的流动状态。测试迎角范围10°~35°,风速4m/s。通过边条涡流场随迎角的发展和破裂特性与前期双垂尾抖振实验获得的模型垂尾抖振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垂尾翼根弯矩、翼尖加速度响应随迎角的变化均与边条涡的发展状态、是否破裂以及破裂程度密切相关。从而得出结论:边条涡破裂是引起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9.
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军  吕震宙 《航空学报》2006,27(5):823-826
基于极限状态函数矩估计的失效概率计算,提出一种新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推导极限状态函数的矩对基本变量分布参数的偏导数,并进而利用失效概率与极限状态方程矩的关系,推导失效概率对基本变量分布参数的偏导数,从而得到可靠性灵敏度。与改进一次二阶矩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不用求极限状态方程的设计点,因而不需用到极限状态函数对基本变量的梯度函数,适用于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算例结果也充分显示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30.
《中国航空学报》2019,32(9):2211-2221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and titanium alloy (CFRP/Ti) stack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aerospace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terface damage caused by interface gap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etal/metal stacks,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through-hole drilling of CFRP/Ti stacks with low stiffness. In this study, a force–deformation coupling model was develop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ntrol method of interface damage. Firstly, the coupling model was built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ust force and the deformation. To solve this model, a numerical method was proposed in which specific cutting coefficients were calibrated using only the thrust force of rigid stacks. Secondly, drill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feed rates and bending stiffn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face damage mainly includes interlayer chips and surface damage of CFRP layers. The surface damage, which is irreparable, is caused by the rotary extension of metal chips along the interlayer gap. Thirdly, variations of the interface gap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coupling model that had been verified by measured thrust forces. The damage area was found to have a linear dependence relation with the interlayer gap. However, in conditions of large gap sizes, the interface damage areas increased with the interlayer gap at high feed rates, while decreasing slightly at low feed rates. This phenomenon was satisfactorily explained by the presented model. Finally, 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ressure exceeding which no interlayer damage will occur. Additional drilling experiments proved the method effective. This study leads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interlayer damage and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parameters in drilling low-stiffness composite/metal sta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