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测控通信覆盖率,充分体现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特点,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需求;探讨了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用户目标、对用户目标测定轨、着陆场直升机缝隙通信等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中继卫星系统抗雨衰影响、多目标支持能力、应急支持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后续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本文针对某型无人机翼面、舵面设计,首先导出了一种确定后掠翼舵面展向缝隙尺寸的计算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定量地计算舵面在极限偏转角下缝隙的尺寸,并指出决定舵面缝隙大小几个主要参数,为舵面缝隙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翼面修型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包括:改变翼型的相对厚度,相对厚度沿展向变化和翼剖面后缘局部修型问题。导出的方法已用于某型无人机设计、制造中,通过缩比模型的风洞吹风试验和首批样机科研试飞验证,舵  相似文献   
73.
文章设计了一种工作在3GHz~4GHz的双极化紧缩场馈源。馈源的辐射部分使用四槽波纹喇叭,馈电部分采用平衡馈电技术实现馈源的双极化。同时,为了改善馈源的匹配和交叉极化特性,采用了一种新的馈电探针结构。结合180。混合网络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极化馈源相比,采用平衡馈电技术的馈源具有等化性良好的方向图、静区照射角内具有较低的幅度与相位锥削、低交叉极化、低旁瓣和后瓣等优良的电气性能,在测试环境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用作高性能紧缩场的馈源。  相似文献   
74.
狭窄缝隙内的热流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5.
三路多工器     
B1B2B3三工器为同轴式三路多工器,由腔体、底板和4个TNC接头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B1、B2、B3馈电网络各自输出的射频信号合并成19路输出,完成对B1B2B3天线阵面19个螺旋单元的馈电。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钛合金薄壁曲面缝隙天线零件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制定了详细的加工工艺方案,解决了零件加工中的变形控制和高精度尺寸保证难题,实现了零件的高效加工。  相似文献   
77.
针对高空稀薄流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缝隙或缺陷结构导致的局部气动加热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 方法研究了70、75、80km和90km等4个飞行高度下稀薄流区高超声速缝隙流动问题,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三维效应对缝隙内部流场结构和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飞行高度下,外部流动的分离和再附在缝隙内部形成一个充满腔体的单涡结构;稀薄气体效应对缝隙内部流动结构和壁面热流影响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主涡涡心上移,其形状逐渐变得“扁长”,右上角逐渐变尖,热流越来越集中分布于缝隙下游侧面的顶部区域;三维缝隙效应阻碍来流气体分子进入缝隙,导致主涡涡心上移,二维缝隙假设会高估缝隙表面的热流。   相似文献   
78.
高速飞行器翼舵缝隙激波风洞精细测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飞行器的气动控制翼舵面,为了转动灵活,在弹体和翼舵面之间存在缝隙。缝隙的存在会导致高速热气流进入,在舵轴根部产生强分离再附区域,形成高热、高压、高剪切严酷热环境,对飞行器的热防护提出了很高要求。由于影响翼舵缝隙流动的因素十分复杂,缝隙内热环境的准确预测非常困难。目前传统的激波风洞缝隙测热试验受限于薄膜热流传感器2mm直径,只能在分离再附区布置有限测点,无法捕捉到热流峰值,导致计算与试验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根据缝隙分离再附区热环境特点,针对精细测量的可行性,从传感器选取、测点布置方案、测量及数据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分布式热电偶精细测量方法,实现了采用点测热达到面测热的效果。针对简化的圆柱弹身加舵面的模型,完成翼舵缝隙精细测热试验,获得了翼舵干扰区峰值热流。试验研究了不同缝隙高度、舵偏角、迎角对翼舵干扰区热环境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翼舵缝隙对弹身干扰主要集中在舵轴干扰区。舵轴干扰区热环境随着缝隙高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舵偏角和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9.
《西南航空》2009,(6):13-14
2005年以来,国航先后投入688亿元改造了15架远程宽体客机,将客舱设施标准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并精心设计了全流程服务.结合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中的精髓,打造出全新的紫金头等舱、紫宸公务舱子品牌。近日,国航紫金、紫宸再推新举措,开创性地推出全流程无缝隙服务,为乘客提供独特美好的服务体验。全新的品牌服务使来往于世界各城市间的旅客可在万米高空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惬意.在长途旅行后,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0.
针对大缝隙密封要求,利用有限元方法,考虑了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影响,分别对矩形、椭圆形、骨形、塔形和月形硅橡胶密封件和相应的O形密封圈的压缩变形过程、压缩反力、接触应力和性能特点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压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有限元方法可应用于该类橡胶密封结构的设计分析。密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塔形和矩形密封圈可在较大缝隙时(大于5mm)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弥补了传统0形密封圈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