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682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4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钱默抒  熊克  王海洋 《宇航学报》2018,39(8):879-888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子级再入垂直着陆阶段,利用滑模动态面控制(SMDSC)技术设计了一个精确垂直回收控制策略。首先考虑运载火箭的燃料消耗、质心变化及转动惯量摄动等特点,建立运载火箭一子级返回段动力学模型。然后针对范数有界的不确定性和有界连续的未知干扰,设计一个滑模状态观测器和一个自适应参数估计器用于获得其估计值;随后,基于获得的状态估计值和未知参数估计值,设计了一个基于自适应动态面技术的跟踪控制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比两种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载火箭垂直返回姿态角跟踪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滑模动态面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912.
冗余设计技术在运载火箭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冗余容错技术是提高运载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 ,对冗余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冗余结构 ,判别准则 ,检测方法和无共因失效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13.
本文对复杂结构动态分析/试验/设计技术近三十年来的进展,包括有限元建模与组合结构分析、动态特性测试、计算模型修正和振动控制,以及新兴的计算机仿真和计算模型精确度认证等新思想、新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还给出这些新技术在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方面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14.
傅俊勇  夏忠  郭加利 《宇航学报》2019,40(8):957-964
针对电液伺服机构安装到运载火箭后存在非工作状态下承受外力并产生被动运动的现状,分析伺服机构的受力情况并构建内部液体流动回路,研究非工作状态下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特性。发现伺服阀零位特性以及伺服机构高压回路密封性能是影响伺服机构非工作状态下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油缸某一侧往往处于抽真空状态。使用零位特性良好的伺服阀以及高压回路泄漏小的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下将处于双向不动或单向可动的状况。利用典型产品开展了物理试验,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5.
针对航天某型号薄壁弯管成形难度大、尺寸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数控绕弯成形替代拼焊成形,分析数控绕弯工艺特点及参数确定方法。建立模型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弯曲速度及芯头直径缩减量对不锈钢管成形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弯曲速度为8mm/s、减小芯头缩减量为0.6mm时,成形零件截面畸变不超过4%,最小壁厚0.65mm,弯曲后管材产生形变强化效果,组织更为细密,成行排列的方向性更明显,提高了零件强度。  相似文献   
916.
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中,火箭长细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它对火箭构型方案的确定、箭体直径的选取等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需要综合权衡载荷、结构效率、姿控稳定性、生产制造以及运输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火箭长细比设计对箭体直径统一、火箭型谱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火箭长细比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简要介绍了火箭长细比优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并分析了长细比对运载火箭设计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917.
关于重型运载火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运载火箭涉及众多关键技术,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针对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动力类型选择、重型火箭模态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测发模式以及产业基地布局与建设等方面,提出重型运载火箭后续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以及应对措施设想。  相似文献   
918.
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会使箭体、发动机等表面带电,当静电累积达到一定量级并产生静电放电时,可能对箭上电气设备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众多起电原因中,文章重点研究发动机喷流起电和摩擦起电过程,提出这2种起电方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相关静电测量试验,确定这2种起电方式的等效充电电流,定量分析火箭最大静电带电电位,为指导单机设计及系统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9.
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是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机构技术是运载火箭多功能化、可复用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减震缓冲功能对阻尼机构有着广泛的需求。电涡流阻尼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式的阻尼产生方式,具有无磨损、无漏液、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维护性好、便于长期贮存等优势,并且是一种电涡流阻尼原理的速度型阻尼机构,在车辆制动、建筑减振等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对永磁体电涡流阻尼器的基础原理进行了阐述,按直线式、轴向旋转和径向旋转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应用的材料类型。研究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展开缓冲、抑振隔振、冲击缓冲、主动控制等方面对阻尼机构的需求,详细分析了电涡流阻尼技术在运载火箭机构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0.
李东 《国际太空》2006,(9):28-30
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1970年4月24日,长征-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宏伟规划,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