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63篇
航天技术   15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ICA和小波脊的多辐射源调制类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子侦察中多个雷达辐射源信号混叠时的调制类型识别问题,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将多个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分离,再对分离后的辐射源信号采用小波变换,提取信号时频分布的脊线,最后计算脊线特征值,通过脊线特征值来判断辐射源调制类型.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2.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地磁指数SYM-H, 同时考虑日地连线引力平衡点(L1点)太阳风地磁效应的滞后性, 精确分析了1998年10月18---19日大磁暴主相的行星际源. 分析结果表明, 磁暴主相的行星际源仅为行星际激波和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太阳风(Sheath), 磁云对磁暴主相没有贡献. 这个磁暴事例的研究表明, 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与太阳风动压的乘积是影响磁暴主相发展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23.
在某型飞机试飞过程中,多台多功能显示器分别出现了多次闪屏现象。本文介绍了针对“闪屏”现象, 开展的故障定位、机理分析、采取的措施及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多因素影响的地球-火星之间的星际往返轨迹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运动模型,采用静态参数+动态优化的组合算法,进行了全局一体化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往返飞行方案,包括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到火星的最优4-D飞行轨迹、从火星返回地球的最优4-D轨迹,分别离开地球与火星的时间、与星体的相对速度差等。最优飞行方案达到了在火星上探测时间足够长,往返飞行时间最短,所耗发动机燃料最少等目的。该研究结果对未来我国星际(如地球-各行星之间)最优往返飞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行星际空间质子引起介质深层充电的GEANT4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的空间质子是导致行星际航天器深层充电的主要原因,基于辐射诱导电导率模 型(RIC)和粒子输运模拟工具GEANT4对介质材料在质子辐照条件下的深层充电问题进行了 预估。利用GEANT4-RIC充电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出10MeV质子在Kapton和Teflon中的注量和 剂量沉积曲线,进而根据电流连续性方程、泊松方程和电荷俘获方程组成的辐射诱导电导率 模型(RIC)求解出介质内电荷和电场分布,与介质击穿电场阈值对比作为其是否发生放电 的依据。模拟结果证实了对10MeV质子,在质子注量为3×10 12 /cm 2时Kapton会发 生放电,而Teflon则不会发生放电的一般性试验结论。验证了GEANT4-RIC方法用于行星际航 天器介质材料质子充放电评价的可行性,为此类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6.
自由飞行下的碰撞风险安全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自由飞行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分析了Reich模型、RASRAM模型、随机分析模型、双冰球模型和Petri Net模型等5种常用碰撞风险模型,分剖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飞行环境下的碰撞风险安全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7.
机载导航数据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机载导航数据库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标准和较为规范的体系结构,但是随着机载数据需求的变化,其内容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开放式机载导航数据库系统将成为下一代机载数据库规范,以适应基于性能导航等新航行系统的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8.
星际着陆自主障碍检测与规避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爽  彭玉明  刘宇飞 《航空学报》2010,31(8):1584-1592
 为了在具有科学价值的复杂地形区域实现安全着陆,未来的星际着陆器必须具备自主障碍检测与规避的能力。从星际着陆导航传感器技术、自主障碍检测方法和自主障碍规避技术3个方面出发,对星际着陆自主障碍检测与规避技术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首先,对适用于星际着陆自主障碍检测的各种主动式和被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进行较深入的阐述;接着,基于不同传感器的测量信息,对各种自主障碍检测方法的障碍检测能力、优缺点进行较详细的对比分析;然后,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自主障碍检测方法,对安全着陆点选择的原则进行阐述;最后,对星际着陆自主障碍规避流程和适用于星际着陆自主障碍规避的制导控制方法进行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9.
在一维太阳风磁流体(MHD)数值模拟中, 应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onservation Element/Solution Element, CE/SE)方法, 建立了一个行星际激波扰动传播模型(1D-MHD (CE/SE)模型), 用来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收集了1997年2月至2002年8月间的137个激波事件, 对激波到达地球轨道附近的传播时间进行了预测, 并将预报结果与STOA, ISPM, HAFv.2以及SPM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对于相同的样本事件, 1D-MHD (CE/SE)模型给出的渡越时间平均绝对值误差并不大于其他4个模型, 且该模型预报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的事件占25.6 %, 小于30 %的事件占69.3 %, 小于50 %的事件占87.6 %, 其预报精度与其他模型相比基本相当. 这表明该模型在空间天气的激波到达时间预报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结合行星借力飞行技术的小推力转移轨道初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合行星借力和小推力技术的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逼近策略的初始设计方法。采用改进的逆六次多项式策略计算小推力弧段,通过引入B平面参数和推进器开关点时间系数实现行星借力和推滑混合轨道的拼接,将初始设计问题转化为求解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为降低规划模型求解难度,通过参数变换对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具有全局大范围搜索能力的改进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设计参数。数值结果表明:相比正弦指数曲线设计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对交会型转移轨道进行设计,并且可以提供更少燃料消耗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