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280篇
航天技术   149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3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pocast 50-A1/946 epoxy was primarily developed for joining and repairing of 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modify the Epocast epoxy resin by different nanofillers infusion. The used nanofillers includ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SiC and Al2O3 nanoparticles. The nanofillers with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s are ultrasonically dispersed in the epoxy resin. The sonication time and amplitude for MWCNTs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Al2O3 and SiC nanoparticle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MWCNTs during sonication processes. The fabricated neat epoxy and twelve nanocomposite panel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standard tension and in-plane shear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omposites materials with 0.5wt% MWCNTs, 1.5wt% SiC and 1.5wt% Al2O3 nanoparticles have the highest improvement i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nanofiller loading percentages.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hear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respectively equal to 5.5%, 4.9%, and 6.3% for shear strengths, and 10.3%, 16.0%, and 8.1% for shear moduli. The optimum nanofiller loading percentages will be used in the following papers concerning their effect on the bonded joints/repair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92.
以1,4-二(4’-乙炔苯氧基)苯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合成具有二苯醚结构的含甲基苯基硅芳醚芳炔(PSEA-P2)树脂,进而制备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分析手段对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EA-P2树脂加工窗口为110~175℃,适合复合材料模压成型;树脂浇铸体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能,在室温~450℃未出现玻璃化转变,弯曲强度可达54.3 MPa,氮气下热分解温度T_(d5)达到531℃;T300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室温下弯曲强度可达518.0 MPa,400℃下弯曲强度保留率为53%。  相似文献   
93.
针对月球、火星、木星等不同的深空探测任务,本文通过在轨服役环境分析,说明了火星探测火星表面光谱计算方法、火星光谱太阳电池设计思路、火星表面除尘技术路线及木星探测低温低光强技术风险。结合工程技术经验,给出了特殊任务应用条件下单片太阳电池推算整板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我国尚无特殊条件的瞬态大太阳模拟器作为整板输出功率测试地面模拟光源的工程难题,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有机硅工业中的铂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广泛用于含Si-C单体的制备及聚合物的交联,本文综述了铂催化剂的组成,表征,抑制剂的作用及铂催化剂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95.
建立核线约束是保证立体影像匹配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条件。由于线阵影像的多中心投影性质,难以对其建立严格的核线模型。文章在假定线阵影像局部范围内核线为直线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RFM模型的同名核线求取方法。首先通过RFM生成的立体影像同名点直线拟合度测试获取核线倾角初值,再以抛物线拟合法精确求出核线倾角,从而得到具有最小上下视差的核线方程。根据ZY-3、Pleiades、SPOT-5、QuickBird等卫星线阵立体影像的试验结果得出:该方法所求核线对在5 000像元×5 000像元范围内上下视差中误差最大不超过0.6像元,核线精度明显优于投影轨迹法结果。不同影像核线倾角变化呈现不同规律:ZY-3卫星的影像核线几近平行,而SPOT-5和QuickBird卫星的影像核线倾角变化率较大。该结论将为构建线阵影像的核线平差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首先根据载人航天器轨道运行段的基本特征,利用球面三角公式推导了:①阳光方向与载人航天器太阳能帆板法向的最佳夹角公式;②圆轨道的受晒因子公式。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引入帆板的效率系数。最后借助于计算机代数mathematica系统,建立了一种分析帆板最佳受晒的直观、清晰、简便的方法。所得的结论为确定载人航天器的发射窗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针对微小卫星太阳电池阵高体积比的功率需求,设计了带柔性印制电路(FPC)的太阳电池阵。该太阳电池阵将太阳电池、FPC与基板集成为一体,具有厚度薄、质量小等优点。通过热循环试验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考核,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太阳电池阵上锡焊焊盘与覆铜层连接部位受热应力的影响较大,在长期高低温循环条件下存在锡焊焊盘与覆铜层断裂的风险。为此,给出提升太阳电池阵上FPC抗热形变能力的设计建议,以期为后续太阳电池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用以扩展加速度传感器使用频率范围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构造出一个基于硬件的补偿网络,这个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函数的极零点相抵消,从而使由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补偿环节后其动态特性得到补偿,扩展了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频带,同时并不要求加速度传感器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相似文献   
99.
太阳能帆板的功率衰减特性分析,对地外天体表面探测器的功率平衡、电源系统健康管理以及长寿命在轨管理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月面巡视器在轨运行第2到11月昼的电流遥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遥测的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一种滞环的方法对大量的电流遥测进行数据处理;然后进行日月距离和太阳入射角的归一化,通过数据拟合计算,得出落月第一年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约为2.5%,并利用巡视器历次月昼唤醒时刻的太阳入射角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地外天体的太阳能帆板功率衰减特性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低碳硅锰钢亚温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显微组织的分析和常规力学性能试验,对低碳硅锰钢亚温等温淬火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