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1344篇
航天技术   398篇
综合类   255篇
航天   6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双凸极永磁电机气隙对电机静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双凸极永磁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在12/8极双凸极永磁电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磁场有限元分析法.在取电机气隙不同值的情况下.时电机内电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时计算结果作了分析处理,得出气隙大小影响电机静态特性的关系;时同一台原理样机,在取气隙不同值时时其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当确定电机气隙的大小时,须根据负载的特性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值。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框桁式火箭贮箱壁板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DLBSW)变形开展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框桁式火箭贮箱壁板结构DLBSW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其次,重点考察了焊接顺序与方向对框桁式火箭贮箱壁板结构激光焊接变形的影响,获得了变形控制策略;最后,采用该优化方案,成功完成了框桁式火箭贮箱DLBSW壁板的研制。结果表明,采用“交叉中心焊”的焊接顺序,可极大程度地降低焊接变形;在焊接顺序优化的基础上,改变中间三条焊缝的焊接方向,可进一步降低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993.
有轴向通流的双旋转轴间流动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长度模型,用共轭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轴向通流且内轴加热情况下的双旋转轴间的换热,得到了内轴、双轴间隙内的温度场,内轴外壁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内轴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情况,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修正的混合长度模型对具有轴向通流的双旋转轴间换热情况的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激波干扰问题是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且会带来压力载荷、热载荷剧增等严重问题。为了降低激波干扰区热载荷,开展了高超声速双楔流场第Ⅴ类、第Ⅳ类激波干扰气源/自持定常射流控制试验研究。双楔激波干扰气源定常射流控制降热机理体现在两方面:射流的隔绝作用以及激波干扰结构改变作用。在射流控制下,激波干扰区与壁面的干扰强度减弱,流场结构变化显著,不再是典型的第Ⅴ类、第Ⅳ类激波干扰结构,壁面热流也相应降低。射流压比越大,隔绝作用及结构改变作用越强,热流极值降低比例也越大,第Ⅴ类、第Ⅳ类激波干扰的热流极值最高分别降低约81.2%和79.6%。自持定常射流通过收集高速来流能量产生,在自持射流控制下,双楔第Ⅴ类、第Ⅳ类激波干扰区热流极值分别降低约20%和4.5%,提高自持射流压比是提升其激波干扰控制降热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电磁干扰要素理论,提出一种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多源模型提取方法,用于解决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的建模问题。以电磁干扰要素理论为出发,综合考虑数字电路模块特点,将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模型划分为若干基本要素和扩展要素。针对数字电路时钟信号特征,选取梯形脉冲序列为基本要素形式,提出一种改进的联合估计算法用于提取基本要素参数及对应扩展要素系统传递函数模型;针对数字电路多源共存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多源辨识分离方法,从而实现从一组测试数据中识别出多个基本要素及对应扩展要素,并最终完成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的建模。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腔体扩张段射流对旁路式双喉道喷管气动矢量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喷管在不同次流入射位置和次流压比下的内流情况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扩张段引入次流能够改善喷管内流性能,随着次流入射位置后移,推力矢量角先增大后减小,推力系数逐渐增大且增幅渐缓;随着次流压比增加,喷管推力矢量角逐渐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推力系数先增加后快速下降,而矢量效率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稳;改进后的喷管在最佳算例中得到推力矢量角为27.59°,推力系数为0.956,矢量效率3°/1%次流流量.  相似文献   
997.
现有无人机(UAV)影像三维重建方法在功耗、时效等方面无法满足移动终端对低功耗、高时效的需求。为此,在有限资源FPGA平台下,结合指令优化策略和软硬件协同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FPGA高吞吐量硬件优化架构的无人机航拍影像快速低功耗高精度三维重建方法。首先,构建多尺度深度图融合算法架构,增强传统FPGA相位相关算法对不可信区域的鲁棒性,如低纹理、河流等区域。其次,结合高并行指令优化策略,提出高性能软硬件协同优化方案,实现多尺度深度图融合算法架构在有限资源FPGA平台的高效运行。最后,将现有CPU方法、GPU方法与FPGA方法进行综合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FPGA方法在重建时间消耗上与GPU方法接近,比CPU方法快近20倍,但功耗仅为GPU方法的2.23%。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便地实现短距/垂直起降,并且赋予了飞行器平飞模态高机动飞行的潜力。基于典型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构型,开展了双轴承旋转喷管的型面设计和运动规律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开展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流场的影响研究,获得喷管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距/垂直起降模态下,典型构型的双轴承旋转喷管推力矢量角最大可达108°,满足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对喷管的要求。凹腔段的长短轴比值对喷管短距/垂直起降模态的性能影响较大,相同落压比条件下,长短轴比值越大,喷管的总推力系数越低,推力矢量角越大,并且推力矢量角最大差值达到41°。本文所提出的双轴承旋转喷管可为未来具备短距/垂直起降、高机动性能的飞行器动力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减压直流等离子体射流电子温度的双静电探针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双静电探针诊断系统,用于检测在气流量为4.2 slm、弧电流为80 A、真空室压力为165Pa的条件下纯氩直流非转移弧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温度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发生器出口处射流中心的电子温度约为14 500 K,射流中电子温度随离开发生器出口的轴向或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单调降低;径向电子温度梯度约为263 K/mm,轴向电子温度梯度为69 K/mm;射流中电子温度随弧电流增加而单调上升。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双囊体飞艇布局方式对飞艇气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常规单囊体飞艇和双囊体飞艇两类几何模型和气动模型,从攻角变化和囊体距离变化两方面对布局方式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囊体飞艇较单囊体飞艇有更大的升阻比;双囊体飞艇在囊体不再相交之前,迎角小于14°时,气动性能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混合式飞艇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