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管制员向飞机发出这样的指令:“(呼号),五凤溪01进港,02号跑道盲降进近,下降到标准气压2100米保持”,机组能正确顺畅地复述出管制指令。但当管制员告诉飞机:“(呼号),下降到标准气压2100米保持,五凤溪01进港,02号跑道盲降进近”,大多数机组都不能正确顺畅地复述出管制指令。如果这时在“下降到标准气压2100米保持”与“五凤溪01进港”间有一较长的停顿,状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2.
本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高度表设置以及我国目前有关高度表设置的规定作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之下使用场压(QFE)作为高度表设置值的局限性,提出了在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以下统一使用海压(QNH)作为气压设置值的设想。  相似文献   
43.
发射飞船,不光是要把人送上去,还有就是要在太空这个环境中,进行多项科学试验。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共开展了8项在轨应用任务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在52件有效载荷设备中,有33件科学设备是首次上天。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分析了对飞行高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在模拟系统中解决飞行高度模拟的方案,也可依据本文分析的影响因素,提高模拟系统的真实度。文中提出的方案,已在空管培训模拟系统中部分使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47.
东方星 《太空探索》2012,(12):24-27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48.
星载激光高度计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高程信息,可作为卫星光学遥感影像三维测图的补充。星载激光高度计的高程测量精度很高,但是平面精度较低。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星载激光测高数据,需要研究星载激光高度计几何定位的误差源及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文章从星载激光高度计几何定位模型出发,推导了星载激光高度计定位误差传播模型,得到影响星载激光高度计测高数据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并分析了各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以为星载激光高度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9.
复合材料布带缠绕成型过程中的压力波动会影响制品的致密度和均匀度,同时会造成缠绕制品的界面强度及纤维体积分数不一致。芯模的圆度误差和安装误差会导致压力波动,气体的可压缩性、比例阀的死区效应、阀的流量非线性、气缸摩擦力及测量噪声会对缠绕压力控制造成非线性干扰。因此,设计了自适应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气缸输出缠绕压力的灰色预测,正确反映了压力信号的变化趋势,为模糊PID控制的推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采用两个独立的模糊推理系统来调节预测控制的步长和步长自整定算法的比例因子。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控制,采用自适应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使缠绕压力的稳态误差减小了62%,超调量减小了80%,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压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木星冰卫星(尤其是"木卫2")在整个太阳系中有非常独特的探测价值,也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最前沿、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对国外相关探测技术归纳总结的同时,结合木星冰卫星冰下海洋探测的若干科学问题,次表层模型、温度廓线及探测深度、电离层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几种木星冰卫星冰下液态水海洋探测的新思路,并给出了一些初步的系统框架设计和次表层介电特性仿真分析等结果。通过对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有望对我国自主木星冰卫星的次表层液态海洋探测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