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航空   120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67篇
航天   1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寻求何种途径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各个高校FI语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学生日语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提出了地方高校日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即重视具有较强的双师型日语实践教学教育团队的培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日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日语实践能力评价机制以及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并积极稳妥开拓校外日语实践基地等。  相似文献   
22.
23.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地域资源优势以及厂、校、生三方发展的需求基础,论述了我校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1"厂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三年多合作办学的实践历程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与分析,所取得的成效说明了合作教育在航空制造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今后的"3+1"厂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构成与专业能力索质要求,针对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介绍了两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培养方式及近年来在学院内的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25.
如何贯彻落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重点论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如何体现、落实培养目标及按照培养目标组织教学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6.
求解民航人才困局——关于机务维修人员培养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航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自“十五”以来,中国民用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10年,全民航在用运输飞机将达到1500架,甚至更多。这就使飞行、机务、空管等直接与生产运行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稀有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原本严重短缺的矛盾更加加剧,成为制约全行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和困局。因此,如何破除瓶颈、走出困局,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模式,构建民航人才资源优势,已经十分鲜明而又急迫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形成共识,尽快拿出应对之策。为此,本刊本期特组织编发了涉及飞行、机务、空管、安全、管理人才方面的文章,以引起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从培养方向、能力、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对高等教育的两个评价尺度即社会评价尺度与学校评价尺度的差异与联系,并从目标、内容和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28.
针对当前学生不怎么会读书、学习的现状,阐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培养学生如何听课、读书、作题和自学等四方面的能力指出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本文阐述了在电类实验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做法和体会。系统地说明了要使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在学生创新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系统,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0.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要适应高职教育对于基础理论学科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得另择捷径。本文通过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