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97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由于计划在1993年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全部布置完毕、并计划在1994年对波音777进行取证试飞,所以从1991年年初就开始了一项研究来验证GPS技术在空间定位中的应用。这项研究的第一阶段,即GPS差分码技术的研究,此技术论文曾在1992年试飞工程师协会(SFTE)会议上发表。本文介绍了GPS载波相位数据在飞行试验空间定位中的应用。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GPS载波相位数据用于飞行试验中可能和实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单频单星座地基增强系统(GBAS)无法满足飞机III类精密进近与着陆导航性能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融合,构建一种新型的基于GPS/BDS的双频双星座GBAS。首先,分析了GBAS的工作原理,并对Hatch滤波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双频GBAS的无码载偏离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然后,对机载完好性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H0和H1假设下的机载保护级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系统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星座GBAS不能满足飞机III类精密进近与着陆导航的性能需求,GPS和BDS融合后可见卫星个数得到提升,优化了卫星几何分布,进而使得系统的可用性由80.6081%提升到大于99.9999%。  相似文献   
103.
双星定位系统/SINS深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卫星模拟器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双星定位系统定姿的基本原理,解决了双星定位系统存在的位置滞后即定位实时性较差的缺陷,把双星定位系统的位置与姿态信息和捷联惯导系统的位置、姿态信息进行组合后,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4.
GPS和类GPS测距技术在双星编队星座状态确定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状态确定的精度,借鉴AFF技术引入一种辅助手段——类似GPS的伪距和载波相位测距技术(简称类GPS测距技术).它的伪码码元和载波相位波长比GPS的更短,因而可获得更高精度的相对测量信息.针对对地观测的双星编队星座的状态确定任务,建立了联合GPS和类GPS测距技术进行编队星座状态整体确定的数学模型,并快速同时解算出GPS星间单差模糊度和类GPS星内单差模糊度,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编队状态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相对位置精度为10~(-3)m,姿态角精度为10~(-4)rad.仿真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5.
晓春  崔志 《太空探索》2008,(2):14-17
卫星导航系统正在改变我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方式.在今后几年内,无论你身处偏远地区还是穿越交通拥挤的城市街道,也无论是乘车、坐船,还是搭飞机,你的手机和你乘坐的车、船或飞机都将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紧密联结在一起,不仅可以提供你所在的精确位置,而且还能通过你的手机发送文字信息.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传统化学推进方式比冲小、燃料携带量大等问题,将化学推进平台改为全电推进平台。全电推进可节省卫星燃料,增加卫星载重比,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并且支持"一箭双星"发射。通过调研国内外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进展情况,设计出使用电推进的轨道转移方案,并与传统推进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发射质量为2 700 kg,使用2台300 mN的推力器并联工作,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至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的转移时间约为6个月,消耗燃料约650 kg,可满足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7.
金秋时节孕育着收获.10月25日9点15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启程,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地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等领导和专家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现场指导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08.
科技信息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0-117
我国开发出首套水下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 由中同测绘科学研究院与中囝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5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十五”同家863计划项目“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研制成功,该项目把GPS和声纳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我国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成果可望实现全球陆地、天空和海洋的一体化无缝导航。  相似文献   
109.
《太空探索》2012,(11):5-5
10月14日11点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并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9次发射。  相似文献   
110.
康国华  刘建业  赵伟  刘瑞华 《宇航学报》2006,27(6):1191-1195
由于北斗定位系统的两颗卫星位于赤道的同步轨道,对地静止且可观测的载波相位信息少,因此传统多星系统求解整周模糊度进行定向的方法难以直接利用。针对此情况,利用延长基线可改变卫星-天线几何关系的方法,求解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化不利为有利,实现双星的快速定向。针对基线在不同区域不同姿态下的仿真表明:当测试条件为基线原长1.5m,延长倍数为4时,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为1%周,可实现优于0.1。的方位精度和0.05。的俯仰精度,如果延长基线或增加延长倍数,还可取得更高精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精度性。同时由于该方法的基线安装机构简单可靠,使用时便于展开,因此可应用于环境复杂的快速定向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