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重点论述了无氰亚硫酸钠镀金的优点、配方及工作条件、配置程序,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效果及优点.  相似文献   
12.
单向复合材料在低温下的应力集中及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计及基体拉力的修正剪滞模型,研究了在低温情形下受纵向拉伸荷载作用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部分纤维及基体断裂所导致的应力重新分布。然后采用随机临界核理论,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低温情形下的拉伸破坏过程进行了细观统计分析,定量地研究了低温对拉伸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E-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力集中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强度极限均比常温情形下高。  相似文献   
13.
激光法测量两相流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测量过程中需要存在合适的粒子。本文研究了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气固两相湍流流场时固体粒子的选择问题。试验过程中,运用几种不同的粒子作为煤粉粒子的模拟粒子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1)粒子的特性参数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2)测最气固两相湍流流场中粒子的运动特征时,应尽可能选择形状较规则、折射率大、尺寸分布合理、不易粘结且易于收集同时接近所要模拟的粒子性能的固体粒子,必要的时侯应结合粒子性能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复合材料结构开口的应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口附近应力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工程应用的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开口附近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改进算法。由于应力计算精度的改进仅在孔边、拐角等高应力梯度区域局部进行,且改进后的单元能进一步精确描述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场。因而,使用该方法计算孔边应力,用较少的单元就能得到满意的精度,大大减少了计算费用和时间。 文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考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着重研究了带有圆角矩形孔的复合材料层板结构的孔边应力分布,给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圆角半径的变化规律、孔边加强对应力集中的改善以及±45°纤维铺层比例对孔边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工程部件开口设计有用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当航空器结构在航线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裂纹损伤时,通常在裂纹尖端打止裂孔进行临时性修理。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及试验分析,研究了止裂孔尺寸对止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航空器结构出现疲劳裂纹损伤时,采用5.57~7.14mm直径的止裂孔进行止裂修理,止裂效果较好;当止裂孔直径为6.35mm时,止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面4节点等参元方法,研究含中心圆孔复合材料迭层板孔边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边距、铺层、材料性能常数、外载等因素对孔边应力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测氡仪器进行精确校准是氡测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固体氡气源的稳定性、可靠性在校准中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RN-FD型固体氡气源对闪烁室K值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认为:RN-FD型固体氡气源标称的浓度值与实际浓度值不一致,标称浓度值只是理论浓度值而不是实际浓度值,需重新刻度才能使用;RN-FD型固体氡气源抽气循环时间不同则浓度不同,但抽气循环时间固定,观测结果比较稳定;对于没有α检查源的台站,RN-FD型固体氡气源可用于氡观测仪器坪区检查。  相似文献   
18.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remotly sensed oceanographic variables wa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dominant drivers that modulate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of coas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northern limit of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analyzed using monthly average satellite chlorophyll (Chlo)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MODIS sensors for the period 2003–2017.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by considering (i)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high-resolution data from the GHRSST project, (ii) wind stress calculated with data from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components of the CCMP product, (iii) climatological precipitation, and (iv) climatological river flow. Chlo time series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were analyzed using Hovmöller diagrams an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 respectively. A strong semi-annual signal in Chlo concentration along the coast was observed: the first peak occurs in winter-spring (5.0 mg·m−3) and a second one in summer-autumn (6.5 mg·m−3). A high year-round average of Chlo concentration (3.0–15.0 mg·m−3) was maintained by a 10 km wide along-shore coast, with maximum values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river mouths, of which Santiago river registered the highest Chlo values (20.0 mg·m−3). Surface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showed a marked annual cycle with warmer conditions (30–31 °C) from July to October and colder ones (23–24 °C) from December to April; during the cold period, seasonal wind stress stimulated coastal upwelling. The EOF showed that 70% of Chlo concentration variability was controlled by the semi-annual pattern, which responded to coastal upwelling conditions during cold period, while rivers outflows influenced high Chlo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warm period. 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for land-ocean interface to sustain coastal ecosystems' biological production and the major role of watersheds as sources of nutrients to maintain high biological production during warm periods in transitional tropical-subtropical zones.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CO2)气硬树脂砂用促硬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碱性甲阶酚醛树脂有促硬作用的盐,在树脂中加入强碱和该促硬剂后,形成了稳定液态粘结剂,吹CO2气体硬化后可得到较高的即时抗压强度和24小时抗压终强度。  相似文献   
20.
应力集中对GH2036合金低周疲劳—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光滑试件和缺口试件进行高温疲劳-蠕变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力集中对GH2036合金低周疲劳-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试件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光滑试件的循环寿命。将应变范围划分方法和改进的Neuber原理相结合,得到了缺口部位高温低周疲劳-蠕变寿命估测的方法。用该方法估算GH2036合金的寿命并与实测寿命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此方法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