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40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射流送风是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电子设备冷却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简单可靠、系统质量轻、换热系数大等优点.文章对中国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2台大功耗电子设备射流送风冷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射流风量、送风孔数、表面状态对设备平衡温度的影响.利用不超过0.4m3/min的风量,可将热流密度为315.8W/m2的设备温度控制在5...  相似文献   
22.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直升机发动机舱通风、遮挡和隔热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降低直升机发动机舱蒙皮的温度,减弱直升机红外辐射能量,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其处于悬停状态、考虑了旋翼下洗作用的发动机舱蒙皮温度场和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针对基准发动机舱结构提出了在舱内加设辐射遮挡套、增开通风百叶窗、排气管尾缘修型和蒙皮内侧敷设隔热层等改进方案,研究了上述改进方案对直升机发动机舱蒙皮温度场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①在发动机舱内加设辐射遮挡套后,整机侧向探测方位角内3~5μm红外辐射强度出现了约25%的增幅,8~14μm波段红外辐射与原始结构相当.②在发动机舱顶部增开通风百叶窗,直升机3~5μm红外辐射低于原始结构约12%,8~14μm波段红外辐射与原始结构相当.③在发动机舱顶部增开通风百叶窗的基础上,对排气管尾缘采取延伸遮挡以及在发动机舱蒙皮内侧敷设隔热层,整机3~5μm波段红外辐射的最大值下降约70%,8~14μm波段红外辐射的最大值下降约10%.   相似文献   
24.
脉冲爆震发动机旋流式气动阀的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管径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爆震性能,设计了不同结构的旋流式气动阀,由弯曲叶片构成气动阀推力壁"封闭"平面.开展了气动阀阻力系数实验与工程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气动阀的阻力系数差别很大,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爆震燃烧实验证明,阻力系数较大的气动阀能够产生爆震波,要求气动阀阻力系数大于10,堵塞比大于60%,才能实现PDE的协调工作.从而获得了气动阀设计一般原则与工程计算方法,对于气动阀的优化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斜坡增强混合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隐式方法求解三维可压N-S方程及组分方程,数值模拟了后掠、无后掠斜坡的混合增强流场。比较了两种斜坡的混合增强效果及产生的流向涡量的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后掠斜坡产生流向涡的强度明显高于无后掠斜坡,其混合增强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26.
三种通风方式下的室内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与RNC的κ-ε涡粘性湍流模型,针对三种不同通风方案,对内设障碍物、污染源和集中热源的房间内的三维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污染物CO2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污染物的质量组份的对流一扩散方程,介绍了通风效率的概念。通过对三种通风方式的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比较得出,置换通风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27.
以内埋式通风口为研究对象,应用?昆合化网格,建立发动机短舱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了流动和换热控制方程。对舱内流动和换热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地面开车、地面滑行,以及不同高度、不同马赫数条件下动力装置舱内流场和温度场,解决了内埋式通风口进口流量无法测量的难题,为新型动力装置冷却通风系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冲压进气冷却对发动机舱温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压进气冷却是目前控制战斗机发动机舱内温度分布的主要方式。利用基于模型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提供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分段热壁边界条件,通过非结构化网格和k-ε湍流模型方法求解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数值模拟了某型发动机舱在典型飞行状态和发动机工况下的流动特征及流场关键参数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方法能准确预测发动机舱温度场分布,为通风冷却系统和灭火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航天发射场导流槽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流槽是航天发射场的重要核心设施,作用是排导火箭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射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利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方法,开展发动机燃气射流在导流槽内部流动特性以及射流噪声传播和辐射特性等火箭发射环境效应问题研究,对导流槽设计中关心的冲击、烧蚀、通畅性以及喷水冷却系统的效率和噪声防护等问题进行评价,初步建立导流槽优化设计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为导流槽综合性能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标飞行器舱内流场设计验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飞行器密封舱内流场设计是实现舱内温湿度控制、污染物扩散的基本途径,是保证长期在轨驻留航天员热舒适性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确定了目标飞行器流场设计地面验证的等温化试验准则,通过保证流场温差不大于1 ℃,降低地面自然对流的影响,使微重力环境下工作的流场设计在地面环境得到有效验证。结果表明,航天员活动区88.3%区域风速在0.08~0.5 m/s之间,睡眠区风速均在0.08~0.2 m/s之间,均满足指标要求。目标飞行器流场最佳风速范围(0.076~0.203 m/s)所占比例为82.8%,优于国际空间站各舱段最佳风速范围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