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航空   364篇
航天技术   153篇
综合类   120篇
航天   7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ur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a re-entry vehicle, the vehicle shape and geometry can be varied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can b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two classes of vehicles has been studied: a capsule and a winged vehicle. Thei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local-inclination methods, automatically selected per vehicle segment. Entry trajectories down to Mach 3 were calculated assuming trimmed conditions. For the winged vehicle, which has both a body flap and elevons, a guidance algorithm to track a reference heat-rate was us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shape using objectives related to mass, volume and range. The optimizations show a large variation in vehicle performance over the explored parameter space. Areas of very strong non-linearity are observed in the direct neighborhood of the two-dimensional Pareto fronts. This indicates the need for robust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shapes on system performance during engineering trade-offs, which are performed during conceptual design. A number of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behavior on the Pareto fronts ar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There is a nearly complete convergence to narrow-wing solutions for the winged vehicle. Also, it is found that imposing pitch-stability for the winged vehicle at all angles of attack results in vehicle shapes which require upward control surface deflections during the majority of the entry.  相似文献   
62.
通过项目教学法,对《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强调课程的理实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原理图分析能力和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  相似文献   
63.
本文阐述了媒体素材的采集及处理方法 ,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4.
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采用高精度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定常Euler方程。为了有效克服传统的反射物面边界条件在物面处易于生成伪熵降低计算精度的缺陷,提出一种曲线物面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对物理模型而不是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经典圆柱亚音速无粘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曲线物面边界条件之后,流场解的精度得到很好的提高;此外,在非常稀疏的网格上,通过提高基函数的阶次仍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65.
针对Tikhonov正则化算法噪声适应能力差和不便于引进额外的约束对解进行限制等缺点,利用迭代Tik-honov正则化算法对雷达方位超分辨进行研究,证明了迭代Tikhonov正则化反卷积公式的收敛性,分析了迭代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频域性质,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噪声抑制方法,得到约束迭代Tikhonov正则化算法。针对不同信噪比情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迭代Tikhonov正则化算法相比,约束迭代Tikhonov正则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噪声适应能力,与常用的约束迭代方法(CID)算法相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初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民用飞机颤振试飞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ARJ21-700飞机颤振试飞,研究民用运输类飞机颤振试飞的依据与要求,提出民用运输类飞机颤振试飞的测试方法、试飞方法、激励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结合ARJ21-700飞机合格审定试飞进行试飞验证,给出该型飞机颤振特性试飞的符合性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该套方法适合民用运输类飞机合格审定颤振试飞。  相似文献   
67.
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几种受力状态的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利用Airy 应力函数,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缠绕圆筒受内外压力的应力解析表达式,进而对缠绕圆拱形梁受弯矩以及受均匀拉伸载荷、不同材质复合材料多层缠绕圆筒承受内外压力的应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接头内圆弧处应力集中系数随外/内径比值和环向/径向弹性模量比值的增加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的两种增强方法,即施加预应力或混杂材质缠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含孔边裂纹各向异性有限板的二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边界元法,并结合一种特殊的复变函数基本解,研究了含孔边裂纹的各向异性有限板的应力强度因子修正系数的计算。这种特解边界元法避免了在裂纹附近划分单元,可以获得较好的数值计算精度。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度高,运算量小,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使用是缩减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两种常用方法。为了研究雷达吸波材料(RAM)对于球面收敛矢量喷管(SCFN)的RCS减缩效果,采用引入阻抗边界条件后的迭代物理光学(IPO)法,研究了球面收敛二元喷管及8种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的电磁散射特性,并获得了X波段下9种模型的后向RCS随探测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波材料涂覆可以有效地缩减球面收敛喷管的RCS;合理的涂覆方案可以在保证RCS缩减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吸波材料的使用量;相比全涂覆方案,仅在喷管出口和球面段进行涂覆,可以在吸波材料减少30%使用量的情况下,达到全涂覆方案80%的缩减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一种测量铝合金裸金属钝化速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金属材料尤其是敏感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裂纹增长机理时,由于腐蚀疲劳裂纹尖端裸金属滑移面其裸露与钝化的快速瞬时性,要求有一种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出金属材料裸金属面的瞬面钝化速率的实用方法。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测试试件,提出一种不仅测量准确,而且带助一般材料试验设备可完成的裸金属钝化速率测试方法,这对进一步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