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航空   249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FL—23风洞洞壁对跨声速颤振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在FL-23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采用动力相似的四种不同尺寸的60°三角机翼平板半模型。结果表明:洞壁干扰提高了跨声速颤振临界速压,当模型展长对试验段宽度的比值Lm/B为0.687、0.600和0.512时,使颤振临界速度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分别减小3.8%、2.5%和1.4%。改变开孔率的试验定性验证了上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屈见忠  沙长安 《航空学报》1990,11(11):618-622
 本文介绍了飞机飞行颤振试验的简况、颤振试飞数据处理的特点和一些特殊要求。简要介绍了用频域参数识别方法和时域参数识别方法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数学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了为解决颤振试飞中所获得的信号的信噪比差,而又要求识别的模态阻尼值的精度比较高这个矛盾和为了尽量缩短数据分析所花费的计算时间而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飞机低速颤振模型刚度模拟计算的一种方法。用此方法对某种型号飞机的后机身、平尾刚度进行设计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二滩水电站木材过坝机械系统中,斜坡段钢引桥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别在光滑流和大湍流度条件下进行,包括涡激振和抖振试验,以及颤振临界风速和颤振导数测定。试验求得的结果可作为该钢引桥结构动力计算风振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试验中提出的颤振导数提取的方法,是在风洞弹簧悬挂系统中附加动力天平条件下求得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带有传动机构的翼段颤振半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了将磁流变阻尼器安装于机翼操纵面传动机构上的布局,并由此建立了非定常气动力下机翼-操纵面-传动机构的气动弹性动力学方程,利用on—off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颤振抑制,并且研究了控制延迟时间、控制电压以及阻尼器滞回宽度等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延迟时间和控制电压对颤振临界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阻尼器的滞回宽度的影响不大,在本文的阻尼器安装布局和控制策略下,系统的颤振临界速度至少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颤振运动方程,应用v~g参数法和非定常气动力的偶极子格网法计算了CK1机翼翼尖带外挂物红外器时的颤振,分析了翼尖外挂物对机翼颤振的影响,确定翼尖外挂有利的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CK1机翼的颤振对梢部的重量分布是敏感的,红外器的弦向位置及翼尖配重布置得当,则可提高颤振速度,否则也可降低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17.
选用二次型性能指标,把悬索桥颤振主动抑制问题转化为线性二次型高斯问题,设计了颤振主动抑制的最优滤波器及最优控制律,其中,经oger有理近似拟合气动力自激项,对脉动风的描亭旭结为成型滤波器设计;稳定性判定归结为根轨迹图的判断;抖振响应计算归结为Lyapunov方程求解,以某悬索桥为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对该类桥梁进行颤振主动抑制,效果良好,最优控制设计所得结论对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个三角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对如何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优化控制律进行了探讨;对非定常气动力拟合的Pade矩阵近似作了改进;提出了用理想极点和二次型性能指标进行双目标优化来确定加权矩阵的思想;在实现上,用状态观测器和单秩法极点配置两种方法设计了输出反馈控制律。风洞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的方法所综合的控制律是合适有效的,成功地使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速度提高了15.7%,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柔性机翼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颤振特性会随之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线性理论常常难以进行合理的预测。以几何精确本征梁模型建立了机翼的运动方程,耦合ONERA-EDlin非线性气动模型,建立了柔性机翼的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模型。利用Newton-Raphson和Backward-Differentiation-Formula(BDF)分别求解机翼的静态变形和动态响应,基于机翼平衡位置附近的线性化方程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确定颤振临界速度。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刚度、后掠角、机翼安装角等参数对颤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空气压缩性的影响,飞机的颤振速度在跨声速区附近一般会出现较大降低。为解决此问题,简要分析了跨声速区颤振"凹坑"形成的机理,并结合某型飞机的颤振试飞,提出了跨声速区的颤振试飞方法,并给出了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