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航空   905篇
航天技术   196篇
综合类   167篇
航天   2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了不同的铸造凝固冷速对原位自生10vol%(TiW)C/Fe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位合成的10vol%(TiW)C/Fe复合材料中,(TiW)C相是唯一的第二相,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其形态基本上呈块状,条状较少。在块状(TiW)C相中,Ti和W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芯部富Ti,边缘富W。当冷速较快时,形成的第二相颗粒趋于等轴状,条状共晶组织消失,有利于基体耐磨性的提高;当冷速较慢时,第二相颗粒数量多,尺寸小,且随冷速的降低在该复合材料中形成了大量的共晶组织。适当提高冷却速度,有利于获得较理想的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交流阻抗法在50Hz~50000Hz范围内测量了电化学处理前后的CVD法SiC纤维样品,确定其具有电阻阻抗特征。通过模拟电路分析推导出计算纤维平均体电阻率及表面层电阻率的方法,并计算出SiC纤维表面氧化层的电阻率为5×104Ω·m左右。讨论了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不同溶剂对于RTM石英/酚醛复合材料溶液浸润过程的影响.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了石英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和不同酚醛树脂溶液组分间的界面化学反应.采用TGA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测试方法研究了溶剂对酚醛树脂分布和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能够与酚醛树脂在石英纤维表面形成竞争性吸附,从而影响树脂在RTM模具内部不同位置的分布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溶剂形成氢键能力的增强,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四氢呋喃<丙酮<乙醇.  相似文献   
994.
PAN原丝预氧化工艺与氧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热、热重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测定了预氧化纤维中氧含量,分析了纤维的吸水性对氧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讨论了预氧化温度、走丝速度及牵伸倍数与氧含量的关系,研究了预氧丝氧含量与碳纤维拉伸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预氧化纤维的吸水性对氧含量的测定结果有不同的影响;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走丝速率越慢,相同温度下氧含量越高;预氧化低温牵伸有利于氧元素的扩散;可以从氧含量接近或处于10%~12%范围的预氧丝中制得较高强度的碳纤维,否则很难制得好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est temperatures and time on the impact damage behavior of unidirectional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composites, immersed in pure water, on a pendulum impact test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mmersion in liquid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unidirec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 It is obvious that after immersion, the mass of the material increases.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forces as well as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energy decrease as the immersion time lengthens. Moreover,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longer the time are, the more the crack propagation energy and the ductility index will be. Immersion makes the fracture mode change from the dominant fiber fracture into dominant delamination. All in all, immersion decreases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and causes the fracture mode to change.  相似文献   
996.
In order to fabricate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luminum-matrix composites, the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7055 was selected as a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TiB2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in situ method, 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 situ TiB2 particles sized from 50 to 400 nm uniformly disperse in the matrix. With the weight fraction of TiB2 particles increasing, the elastic modulus as well as the yield strength an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 while the ductility decrease. The improvement of strengt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good bonding between TiB2 and the matrix, and also the TiB2 particles act as a barrier to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对Nextel 720纤维强度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olmogorov非参数检验对其分布进行了检验.采用液相浸渍(硅溶胶、石英浆料和氮化硅浆料)对Nextel 720纤维进行处理,研究其对Nextel 720纤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表征纤维束强度分布.热处理使纤维强度急剧下降,且强度分散性变大.上浆后800℃处理,纤维束强度较高,Weibull模数高于原始纤维束;1000℃处理后,温度对纤维束的损伤严重,强度较低,但比不上浆相同温度处理纤维束强度高,分散性小.  相似文献   
998.
数字光纤接收机的灵敏度计算与其输入光脉冲波形直接相关。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考虑,研究了数字光纤接收机输入光脉冲的函数逼近问题,导出了用高斯函数近似接收机实际输入光脉冲波形时,发送光脉冲的占空比、码速率和光纤带宽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并给出了高斯波形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概述了光纤微位移传感器的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该微位移传感器是采用普通单模光纤传输相干光,射到改进后的牛顿环上,由多模光纤接收两镜片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从而确定镜片移动的距离,它的精度可达到10~(-7m)。本文利用该装置对硬铝的膨胀系数作了测定,证明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夹芯混杂和分散混杂两种混杂方式的碳/玻(C/G)混杂纤维增强筋的拉伸性能,给出了实验件制作和实验过程,测定了不同混杂比例筋材的拉伸模量、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实验结果表明:模量符合混合率,强度存在两种破坏模式,断裂伸长率呈现混杂效应,夹芯混杂筋材性能总体高于分散混杂。同时探讨了拉伸性能的预测方法,结合实验数据对强度预测值进行了修正。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混杂筋材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