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航空   307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了研究DSM11镍基高温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对该合金在650、750、850℃条件下涂覆5%NaCl+95%Na 2 SO 4 混合盐膜 进行腐蚀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合金被腐蚀200 h 后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和腐蚀层的分布情况以及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合金表面腐蚀程度 逐渐加重、腐蚀产物组成逐渐复杂、失重加大、腐蚀产物层厚度增大;合金的腐蚀产物层均可分为3层,最外层和中间层主要为氧 化物,内层由颗粒状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O和S的侵入现象表明合金发生了较明显的内氧化与内硫化现象;在3种温度下,合金 表面生成连续稳定的Al 2 O 3 保护层,抑制了热腐蚀反应的进行,对基体存在有效的保护作用,表明合金具有一定的抗热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02.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晶界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Cr3SiNiMoV、37SiMnCrMoV和42CrMo三种钢上用俄歇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原奥氏体晶界的性质对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或低温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原奥氏体晶界上,存在着一个用电镜也难以观察到的碳化物薄层,它是导致钢容易发生应力腐蚀沿晶脆断的主要原因。高温回火后,晶界碳化物聚集粗化以及晶内碳化物的大量析出,导致沿晶断裂倾向性减小和断裂抗力KISCC值升高  相似文献   
303.
建立了监测应力腐蚀萌生过程的光学系统,介绍了主观散斑方法在应力腐蚀检测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将散射方法与散斑统计相结合,通过计算表面应力腐蚀引起的粗糙度的变化,研究应力腐蚀的初始演化过程。将此方法应用到铝合金2024-T3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萌生实验中,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粗糙度的变化足够敏感,特别是散斑场的平均光强与粗糙度基本是线性关系。如果用粗糙度来表征腐蚀速度,则可以用这种方法简单、有效的研究各种因素对应力腐蚀萌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4.
研究了快速凝固Mg-5Zn-1Y-0.6Z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SEM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快速凝固使合金产生非晶相、晶粒细化及微观组织均匀,均对耐腐蚀性能提高起到作用。在室温下,腐蚀速率随时间先增大,随后逐渐减小。XRD分析表明腐蚀后的主要产物是Mg(OH)2。通过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合金耐蚀性能随冷却速率的提高而改善。  相似文献   
305.
铝合金表面稀土耐蚀转化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铝使合金表面稀土耐蚀转化膜这一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06.
热镀锌钢板钼酸盐—单宁酸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钼酸盐—单宁酸复合钝化工艺对热镀锌钢板进行了钝化处理。硫酸铜点滴实验表明,采用钼酸盐—单宁酸复合钝化的镀锌钢板的耐蚀性与单一钼酸盐钝化的耐蚀性相当。测试了镀锌钢板在0.5mol/L的NaCl溶液中钝化前后的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经钼酸盐、单宁酸、钼酸盐—单宁酸钝化的样品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4.95×10-5、9.80×10-5和1.47×10-4A cm-2。电化学阻抗谱表明,单宁酸加入钼酸盐中,其钝化样品耐蚀性能有所下降。简要探讨了钼酸盐—单宁酸复合钝化机理。  相似文献   
307.
通过平均影响值(MIV)影响因子权重分析算法,以碳钢Q235、Ste355、St12和Q450腐蚀速率的暴露时间、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为依据,以|MIV|值为评价依据,定量分析15种影响因子(暴露时间、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海盐粒子浓度、SO2、HCl、NO2、H2S、硫酸盐化速率、NH3、降尘量-非水溶性、降尘量-水溶性)对碳钢腐蚀速率影响的权重大小。结果表明: 当MIV调节率从5%逐步递增至25%时,同种影响因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权重变化不大,但4种碳钢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度略有不同;气候因素对腐蚀速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暴露时间,环境因素中SO2和降尘量对腐蚀速率影响较大;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最主要的3个因子。   相似文献   
308.
采用塔菲尔(Tafel)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2种电化学方法评价了 4种不同型号的电子电气缓蚀剂在天然海水中对 T2铜合金、H62铜合金以及 2Al2-T4铝合金的缓蚀效果。对于 T2铜合金,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 DZ-1、TFHS-20、DJB-823、WD-40;对于 H62铜合金,缓蚀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 DZ-1、DJB-823、WD-40、 TFHS-20;对于 2Al2-T4铝合金,缓蚀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 DZ-1、WD-40、DJB-823、TFHS-20。4种缓蚀剂中,DZ-1缓蚀剂 Tafel曲线法和 EIS法得到的缓蚀效率都高于 99.5%,所以,对于 T2铜合金、H62铜合金以及 2Al2-T4铝合金 3种金属材料来说,DZ-1是 4个型号的缓蚀剂中效果最优的。  相似文献   
309.
研究缓蚀剂对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特定环境下的防护效果,对揭示缓蚀剂作用下 PCB的腐蚀规律、加强电子设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棚下大气暴露试验的方法,研究了 3种不同电子电气设备专用的缓蚀剂对 PCB在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防护效果。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取样周期试样的表面腐蚀形貌、EDS能谱分析以及导通电阻测试结果,对不同缓蚀剂的防护性能进行排序。从宏观腐蚀形貌的角度分析,防护效果为 H2>H1,H3>无缓蚀剂;从微观腐蚀形貌和产物角度分析,H3的防腐蚀效果略优于其他 2种缓蚀剂;从电气性能参数角度分析,防护效果为 H2,H3>H1>无缓蚀剂。  相似文献   
310.
表面涂层破损对7 B04铝合金点蚀的影响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7B04铝合金表面涂层破损,采用电化学试验研究7B04铝合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腐蚀与点蚀行为,基于电偶腐蚀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7B04铝合金与TA15钛合金接触后发生点蚀的条件。结果表明:7B04铝合金点蚀电位受Cl-浓度和pH值的影响,在NaCl质量分数>10%的中性溶液及NaCl质量分数为3.5%的酸性溶液中,自腐蚀状态下7B04铝合金即可发生点蚀;7B04铝合金与TA15钛合金接触后,电位升高,增加了发生点蚀的可能性,在NaCl质量分数为3.5%的中性溶液中,当阴阳极面积比≥40时,7B04铝合金发生点蚀的萌生并进一步扩展;7B04铝合金电位随阴阳极距离的增大而下降,但幅度有限,在10 m的距离内下降不超过2 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