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177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航空   3722篇
航天技术   137篇
综合类   161篇
航天   8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71.
孙越  黄向华 《推进技术》2022,43(6):302-309
为实现涡桨发动机的单杆操纵,提出一组基于发动机稳态特性的功率规划具体寻优设计流程。提出巡航状态下的两种综合性能指标,以兼顾发动机耗油率与螺旋桨效率的优化需求。为解决优化设计过程中稳态特性图难以有效获取的问题,对稳态求解模型进行了逆算法改进。某型双轴涡桨发动机的仿真结果表明,逆算法的求解精度与正向算法一致,且与传统双杆恒转速调节计划相比,单杆功率规划变转速调节计划使发动机在巡航状态设计工况下的平均耗油率降低了1.38%,平均效率/耗油率综合性能指标提升了2.09%。  相似文献   
972.
对转桨扇(Contra-rotating propfan,CRP)是下一代民用航空推进备选方案开式转子发动机最重要的气动部件,其气动性能对整机性能影响显著。本文对不同进距比下的对转桨扇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压气机及螺旋桨相关理论分析了对转桨扇内部流场及其滑流区涡结构和滑流特征。结果表明,对转桨扇后排流动特征及性能参数变化幅度均超过前排。对转桨扇实际进口气流角受到轮毂附面层、诱导速度、抽吸效应的共同影响,可根据不同叶高位置轴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三种影响分别起主导作用的位置。在对转桨扇滑流区中,桨尖涡是导致损失的主要原因,径向涡量衰减比周向和轴向涡量衰减更快。对转桨扇滑流在径向上影响至3.5倍叶高位置。气流出后排桨扇后会持续加速直至静压达到环境压力,加速区域长度约为5倍桨扇半径。  相似文献   
973.
张振臻  陈晖  高玉闪 《推进技术》2022,43(9):338-348
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各种传感器是发动机状态监测的主要依据,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传感器失效时有发生。由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蜕变和台次差异,现有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传感器故障隔离方法应用条件苛刻且诊断效果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在对发动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滑动时间窗方法与PCA方法结合,提出双滑动时间窗的PCA方法用于故障传感器的隔离,并基于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降低发动机性能蜕变和台次差异对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影响,没有参数相关性的限制,可以实现对四种常见传感器故障的有效隔离,以及对两种发动机试验过程中故障的准确检测。研究证明了高速运转系统性能蜕变和强耦合复杂大系统台次差异对基于数据的故障诊断方法效果的影响,验证了在线学习/训练算法对这两种现象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4.
为了在设计阶段提升带直二元喷管涡扇发动机的总体性能,开展了基于直二元喷管形面尺寸的涡扇发动机参数优化的研究。首先,建立了带直二元喷管的涡扇发动机模型,提出了发动机正后向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直二元喷管尺寸对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设计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的目标包括高单位推力、低油耗和低红外辐射强度;最后,基于以上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在设计点非加力情况下的涡扇发动机设计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设计点上,相较于不带直二元喷管的涡扇发动机,带直二元喷管的涡扇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红外性能,并且通过算法优化后,带直二元喷管的涡扇发动机具有更好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975.
未来空域密度日趋增大,需要先进的场面移动目标引导和控制系统技术来提高机场运行效率,降低事故率。文章瞄准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机场场面运行下的民机驾驶舱场面引导功能,首先描述机场场面运行的总体概念,对场面引导的数据交互和机载功能架构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所梳理的显示控制功能清单,设计场面引导的人机界面,完成从顶至下的民机驾驶舱场面引导功能的初步设计过程;最后经过CSUQ、QUIS、界面综合评价量表3 份问卷的评估及焦点小组讨论,证明该界面设计合理,具备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6.
针对低压轴断裂易引起涡轮飞转的问题,需在运营环境中进行涡扇发动机低压轴断裂的机载在线检测。采用机载测量的高压物理转速和低压物理转速等参数,建立了基于物理转速变化率和转差关系的低压轴断裂故障在线检测方法。通过发动机工况仿真识别了能够准确区分正常加减速过程、喘振过程和断轴过程的物理参数,设置了检测判定逻辑和判定阈值。结果表明:在断轴后的0.1 s内,低压转速变化率出现瞬间最小值;在0.2 s内,高压转速变化率变为正值。该方法检测响应时间为0~0.5 s,可以实时检测出低压轴断裂故障,有利于控制系统及时采取停车等处理措施以防止核心机被损坏,不会由于发动机正常停车、加减速、喘振和高压轴断裂而导致虚警,检测可靠性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7.
针对运输类飞机对动力装置必须确认任何单一失效或故障及可能的失效组合都不会危及飞机安全飞行的适航要求,经工程研究和飞机运营经验证明,原有的通过安全性分析以及申请豁免来表明设计符合性的验证方法存在不足,为了保障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可增加推力控制故障处置(TCMA)系统。以B787飞机配装的GEnx发动机TCMA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该系统的安全性需求来源、符合性验证方法及其演进、TCM事件危害、TCMA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其中包括事件侦测、处置逻辑、激活功能监控与内部自检BIT等功能。分析结果表明:TCMA系统是1个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在TCM事件发生后无需飞机机组人员干预,能够自动处置并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78.
为了提高涡轴发动机在直升机飞行状态突变时的响应速度,提出一种基于需用功率预测的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控制方 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直升机需用功率影响最大的5个变量进行选取,并以这5个变量为输入量,根据多元拟合方法建立直 升机需用功率预测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采用预测需用功率信号在发动机控制回路的燃气涡轮转速指令位置进行前馈线 性补偿,设计了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控制方法。经过UH-60A综合仿真平台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串 级PID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动力涡轮转速超调量或下垂量60%以上;相比加入总距前馈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动力涡轮转速 超调量或下垂量20%以上;可以有效加快发动机响应速度,缩短发动机响应时间1 s以上,极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9.
随着民用飞机的研制和运营,飞机主制造商需同时开展主最低设备清单建议稿(简称PMMEL)项目的开发和验证,以提高民用飞机的派遣可靠性并获得局方的认可。为实现对PMMEL 项目开发和验证过程产生的相关数据通过规范化的方法进行管理,亟需开展相关开发平台的研制和应用。研究PMMEL 项目开发的实施过程和行业需求,基于ATA2300 标准明确了PMMEL 开发和验证过程的数据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PMMEL 开发平台,经过完备的系统功能测试保证系统可靠性后,进一步采用实际的PMMEL 项目数据对平台进行概念验证,证明平台的业务符合性与匹配程度。结果表明:通过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规范了PMMEL项目的开发和验证数据,能够为后期运行支援类手册的编制奠定重要的数据基础,同时,平台具备持续可扩展性,能够伴随我国国产民机的持续运营开展进一步的智能化扩展。  相似文献   
980.
田亮  徐旭  朱韶华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613-2620
在双支板超燃燃烧室的直连试验中,以液体煤油为燃料,针对上游支板上的3个喷注位置对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获得了壁面压力数据,并通过一维冲量分析法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煤油在两支板同时喷注时,热力喉道的位置受上游支板喷注位置显著影响.在上游支板的3个喷注位置中,第1,2位置分别喷注时超燃燃烧室压力分布基本相同,与第3位置喷注相比燃烧效率高6.3%~7.5%,内推力高16.7%~17.4%.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第1位置喷注时燃料能够在上游维持燃烧,但第3位置喷注时燃料无法在上游维持燃烧.结合数值仿真的结果分析,上游支板上的喷注位置到支板尾缘的距离L≥80mm时,燃料在支板尾缘处有较高的混合效率并形成稳定的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