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航空   1234篇
航天技术   165篇
综合类   238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F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s measured by Digisondes in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locations in Brazil is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and solar flux controls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in the equinoctial month of March. The analysis also included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s measured by a GPS receiver operated at the EIA crest location. The foF2 data set covered a period of large solar flux variation from 1996 to 2003, while the GPS TEC data was for a period in 2002–2003 when the solar flux parameter F10.7 underwent large variations, permitting in both cas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olar flux effects on these parameter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pattern in TEC shows a maximum in equinoctial months and a minimum in June solstice, with similar variations for foF2. The solar flux dependence of the TEC is a maximum during equinoxes, especially for post-sunset TEC values at times when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equatorial evening plasma fountain processes.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ith local time are found in the degree of solar flux dependence for both the TEC and EIA. The EIA intensity shows large dependence on F10.7 during post-sunset to midnight hour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IRI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992.
杨昉 《空间科学学报》2008,28(2):107-113
利用WIND飞船的磁场和等离子体观测数据,分析了1995年2月至2003年8月之间82个磁云中的边界层事件.我们认为(1)磁云边界层中方向间断DD(Directional Discontinuity)类型中RD(Rotational Discontinuity),TD(Tangential Discontinuity),ED(Either Discontinuity),ND(NeitherDiscontinuity)的分布为37:18:44:1(%),与背景太阳风中的分布51:12:35:2(%)不同;主要区别在于RD与TD的比例变化. (2)磁云边界层的内外边界切向间断的比例很高,占总数的20%,而且两侧的密度和温度平均相对变化分别为|△N/N|=0.24和|△T/T|=0.19,大于边界层内部的平均值,显示了更多的切向间断特征;此外,磁云边界层中方向间断的出现频次约为太阳风中的1.87倍. (3)磁云边界层中方向间断的法向分布在θ-φ平面中不是随机分布,而是以θ=-24.90°,φ=217.49°为几何中心,主要是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各向同性分布.初步结果表明,间断是磁云边界层中的重要结构,它有着不同于背景太阳风间断类型比,为诊断磁云边界层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压气机通道端壁附面层区叶片载荷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叶片载荷分布对端壁附面层区流动的影响,设计出3套平面叶栅,叶片载荷分别趋前、居中和靠后。对于低速流动,采用实验和三维Navier-Stkoes方程方法对叶片表面、叶栅出口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叶片载荷靠后叶片(No.3)性能较叶片载荷趋前(No.1)和居中(No.2)叶片差;No.2叶片与No.1叶片比较,出口损失小,但落后角较大,扩压能力较小;在进口端壁附面层一定时,叶片前缘附近的端壁附面层区叶片力亏损变化与叶片力变化呈正相关;端壁面与叶片吸力面之间构成的角区内角涡,没有造成靠近后缘端壁附面层区吸力面静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一种减小三维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DI-FDTD(Alternating-Direction Im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数值色散的新方法GA-A3DI-FDTD(Genetic Algorithm Artificial Anisotropy ADI-FDTD).首先对添加人工各向异性介质后的三维ADI-FDTD迭代公式进行变形,得到新的数值色散关系,再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得到需要添加的人工各向异性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并以空心波导作为数值算例,分析了由不同目标函数得到的人工各向异性介质对计算精度以及PML(Perfectly Matched Layers)吸收边界数值反射产生的影响,同时分别与传统ADI-FDTD相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正确选择目标函数,得到更加合适的人工各向异性介质,可以在减小三维ADI-FDTD数值色散的同时,有效地抑制由于人工各向异性介质的添加所造成的PML吸收边界数值反射的增强.   相似文献   
995.
在实际应用领域,三维模型除包含由三角形网格构成的几何、拓扑信息外,还包含颜色、纹理、法矢量等属性信息,因此数据量较大,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边界和孔洞.基于三角形折叠的方法,对误差矩阵的计算和误差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几何及属性边界三角形的概念,给出了一种保留原始模型边界及属性信息的简化算法.该算法针对不同的边界情况将原始三角形网格划分为边界三角形、角点三角形、内部三角形及特征三角形,并采取相应的约束策略,在减小模型数据量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边界和属性信息,并且生成递进网格文件,为包含属性的非封闭网格模型提供了连续多分辨率的模型重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已成功应用于基于Web的三维递进传输和发布.   相似文献   
996.
私营企业是否应该尽快“走出家族制”,实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企业既定的制度安排决定的。而企业制度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应与否之别。为此,对决定私营企业制度适用边界的主要变量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私营企业家族制度是一种外延广、适应性强的企业制度,所以,应避免把家族制度看成单一的、静态的、落后的企业制度。对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而言,私营企业家族制度仍处在其发展的有效范围之内,不应盲目地进行制度转换。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无反射边界条件的基本原则,考虑到高阶的数值边界格式可以减小边界误差和虚假反射,利用曲线拟合中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高阶的光滑拟合外推边界格式(SFEBS).因为大气运动的控制方程简化后可以归结为一个对流方程,所以作为边界格式之间的比较和检验,在一维情况下用对流方程和数值模拟中具有代表性的波包和激波作为算例,将其与传统的基于Taylor展开思想构造的边界条件(TEBS)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阶情况下,用SFEBS计算波动传播问题的虚假反射约为用同阶TEBS计算的1/6,说明高阶的SFEBS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无返射数值边界格式.为今后模拟大气波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数值边界格式.   相似文献   
998.
层板结构冷却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一维多孔材料内传热理论,建立层板冷却的理论模型,应用由实验获得的各种层板结构的流阻和换热特性,由层板两侧的压差估算通过层板的冷气流量和层板结构的冷却有效性。对影响层板冷却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层板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在相同吹风比下,双层层板要比单层层板冷却有效性高,而三层层板与双层层板之间的差别不大。通过与传统气膜冷却方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层板冷却具有以较少的空气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9.
开放式微波结构中的时域模函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将Diakoptics算法应用到开放式微波结构时适宜的时域模函数形式,在对槽线、共面波导、微带线及耦合微带线的空间电磁场分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零阶、一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是较适宜的时域模函数,并总结了选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还没有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在微细管道内流体的黏性对流体流动及换热的影响,而在微细管道(微米级)内流体高速流动中黏性耗散是不能够忽略的,但是没有合理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因此,这里对粘性耗散在微细管道流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理论验证。根据已有的分析给定了一个粘性耗散在微细管道流中造成明显影响的最小标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