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456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为了说明高速摄像技术的一些特点 ,及其在多相流场颗粒运动规律研究方面的潜力 ,以循环床锅炉出口区域颗粒运动测量中的应用为例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捕获可视化流场的图像 ,再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通过对颗粒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和密度分布等信息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能够成功地研究复杂流场的颗粒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02.
研究了凝固过程SiC、Al_2O_3、SiO_2颗粒增强Al-4%Mg复合材料中颗粒分布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立了描述等轴晶凝固条件下,颗粒推移强烈程度的晶粒与颗粒质量比模型,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03.
604.
High-energy pulsed laser radiation may be the most feasible means to mitigate the threat of collision of a space station or other valuable space assets with orbital debris in the size range of 1–10 cm.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part of the debris material is ablated and provides an impulse to the debris particle. Proper direction of the impulse vector either deflects the object trajectory or forces the debris on a trajectory through the upper atmosphere, where it burns up. Most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ground-based laser systems bu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space-based laser systems.There are drawbacks of a ground-based laser system in cleaning space debris. Therefore the placement of a laser system in space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Under assumed conditions,the elimination process of space debris is analyzed.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laser repetition frequency,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laser and debris, and inclination of debris particles which may exercise influence to the elimination effects are discussed. A project of a space-based laser syste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a computer study. The proposed laser system can eliminate debris of 1–10 cm and succeed in protecting a space station.  相似文献   
605.
连续Si 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Si Cf/Ti)是一种重要的高推重比发动机(推重比12)用结构材料,它的应用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Si Cf/Ti复合材料代表了高推重比发动机用结构材料的发展方向,欧美国家设立了多项研究计划来发展Si Cf/Ti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于实用状态。介绍了国内外对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国内Si Cf/Ti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06.
为了研究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并对其进行寿命预测,进行室温下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并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类似金属的韧性断裂行为,疲劳极限约为极限拉伸强度(UTS)的85%,在室温下具有较为优良的抗疲劳性能;由于复合材料的缺口钝化效应,缺口试样的S-N曲线要高于光滑试样,但两者趋势一致,据此提出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7.
弯管是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燃料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弯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场结构、颗粒碰撞以及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基于连续相-离散元(CFD-DEM)耦合模型,考虑颗粒的碰撞受力和弹塑性形变,对铝粉在弯管内的流动状况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CFD-DEM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和轨道法,能更为准确地描述颗粒流的碰撞信息和两相流的流动状况。弯管内的总压损失随流化气流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在本文研究的条件下,优选的流化气流量为6g/s~7g/s(流化气速度为3.0m/s~3.5m/s);在低流速下,颗粒间的碰撞次数远大于颗粒-壁面间的碰撞,随着流速的增高,颗粒与外侧壁面间的碰撞次数迅速增高,并导致颗粒-壁面间的碰撞次数超过颗粒间的碰撞。弯管的弯径越大,弯管内的总压损失越大,但颗粒-颗粒、颗粒-壁面的碰撞次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608.
为了探寻一种简便的制备纳米SiC增强碳纤维层合板的方法,本文将纳米SiC颗粒均匀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制备成不同质量分数的SiC试剂,然后均匀喷涂在碳纤维预浸料表面,固化成型。对不同试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得到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对碳纤维层合板摩擦因数、磨损量的影响规律,并且对磨损形貌和复合材料的硬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碳纤维预浸料表面喷涂纳米SiC颗粒能够有效改善碳纤维层合板的摩擦磨损性能;当纳米SiC浓度为1%时,层合板的摩擦因数、磨损量、磨痕的宽度及深度较于不含纳米SiC的层合板分别降低52%,63%,32.3%,54.8%,摩擦磨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09.
对C/SiC复合材料沿纤维分布方向超声磨削加工AUAG展开研究,对超声加工C/Si C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以及机械性能进行了评估,对表面质量随加工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UAG超声磨削加工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10.
高焓化学非平衡流条件下C/SiC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萍  王国林  王一光  张军  罗磊 《航空学报》2018,39(5):421696-421696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成为最有希望满足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要求的耐高温关键材料之一,其在高焓化学非平衡流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是评估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气动热载荷,热防护系统精细化设计的关键参数。基于1 MW高频等离子体风洞,采用已建立起的防热材料催化特性试验测试方法开展了C/SiC材料在驻点压力分别为1.0、1.8、3.3和6.0 kPa,焓值为19.3~35.9 MJ/kg范围内的高焓离解空气环境下,在表面温度为1 453~2 003 K范围内的表面催化反应复合效率随表面温度和表面原子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SiC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表面催化复合效率应该同时被定义为表面温度、驻点压力和原子分压的函数。根据试验所得到的催化数据,计算了采用C/SiC作为钝头体材料的美国某典型飞行器(飞行高度H=73 km,飞行速度U=6.478 km/s,钝头体半径Rn=410 mm)的气动热环境参数,获得了考虑完全催化和有限催化条件下飞行器表面温度变化历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所承受的气动热载荷以及表面温度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防热材料表面催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