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在边坡、城市峡谷、高架等复杂的公路交通定位环境中,存在海量多样的定位需求与复杂的定位环境,北斗信号穿越建筑空间时强度被削弱,产生严重的信号反射和衍射,使得北斗卫星信号难以到达和有效使用,系统可用率下降,无法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结合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系统高密度部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残差Helmert后验加权的误差校正方法。在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中,可以改善可见卫星数少的问题,优化卫星的几何构型,提高用户终端定位精度,能够为用户终端提供高精度、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定位服务。实验表明,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能够大幅提升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下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72.
随着无人化智能移动装备在工业、交通等安全敏感领域的普及应用,民用导航定位系统中的定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位置认证是对终端的物理位置声明进行认证的过程,是导航定位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第五代(5G)移动通信网络的通导融合位置认证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认证精度高、用户容量大、建设运维成本低等多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基站位置认证系统的检测判决原理,提出了漏检平均距离的定义作为位置认证系统精度的量化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信号带宽、基站同步误差、信噪比对位置认证系统精度的影响,并利用5G信道模型评估了典型场景下的位置认证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具备3个以上的视距基站时,基于5G的通导融合位置认证系统可以实现米级的位置认证精度。  相似文献   
73.
随着飞机整体性能的提升,航电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总线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远端内存直接访问技术传输机制的以太网以其高带宽、低延时以及生态开放性的特点,在航电系统总线中逐渐得到推广。本文介绍了航电总线网络的发展,对典型的航电总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开展了10G/40GE交换工程样机的研制和测试工作,为下一代航电系统总线网络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9):19-34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have received a wide range of attention for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Enhanced with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UAV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ixth Generation (6G) networks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flexible deployment. 6G is supposed to be an all-coverage network to provide ubiquitous connections for space, air, ground and underwater. UAVs are able to provide air-borne wireless coverage flexibly, serving as aerial base stations for ground users, as relays to connect isolated nodes, or as mobile users in cellular networks. However, the onboard energy of small UAVs is extremely limited. Thus, UAVs can be only deployed to establish wireless links temporarily. Prolonging the lifetime and developing green UAV communication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becomes a critical challenge. In this articl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green UAV communications for 6G is carried out. Specifically, the typical UAVs and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typical trends of green UAV communications are provided. In additi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UAVs and their green desig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several promising techniques and open research issues are also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75.
我国已全面进入5G时代,为研究5G微基站电磁环境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基于自主建设差分基准站的零基线观测数据,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通过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载波与伪距的双差残差序列、对比相对静态定位结果,综合评估5G微基站对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前环境下,GNSS差分基准站及接收机处于近距离建设的5G微基站时,载波相位观测噪声变化范围为5cm,伪距观测噪声变化范围为15cm,零基线测试结果变化范围为1mm。在实验距离内,5G微基站对于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数据观测质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6.
详细分析了蓝牙、Wi-Fi、超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多种无线网络通信导航融合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多网融合方法可以提升室内无缝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可靠性。利用5G移动通信网络,与北斗/GNSS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可以实现相互增强。最后,从天地一体定位导航与授时体系和仿生通信定位导航两方面介绍了通信导航融合定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