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航空   1159篇
航天技术   261篇
综合类   206篇
航天   5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L am b波频散方程及其数值求解得到的频散曲线,对L am b波模式及激励信号中心频率范围进行预测。建立了试验测试系统,利用集成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PZT压电陶瓷片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激励并接收结构中激发的L am b波信号。对具有不同函数形式、中心频率和波峰数的信号激励,结构中传播的L am b波模式进行试验研究,为激励信号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依据。利用H ilbert-Huang变换及H ilbert谱提取传感器信号特征,提出了L am b波信号在结构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率和损伤敏感度两个考察指标,并据此对激励信号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激励信号在结构中能激发出单一模式的L am b波(S0模式),有效地抑制了多模式现象的出现。同时,激发出的L am b波具有最低的能量衰减和最高的损伤灵敏度,响应信号特征明显,便于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2.
雷达的目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和雷达目标识别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研究了相控阵雷达系统中多目标跟踪识别的重复检测问题。提出了角度相关区算法,分析了实现中的若干问题。通过在相控阵雷达地址系统中进汀的地址实验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角度相关区算法对重复检测的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时,将使识别的目标信息更精确,从而能更早地形成稳定的航迹,达到对目标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3.
简单形体目标电磁遮挡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自动地解决复杂目标高频电磁散射场计算时各部件之间的相互电磁遮挡问题,本文利用极大极小检验、Roberts算法、包含性检验等计算机消影算法,经过合理的工程处理,快速而准确地寻找简单形体目标各板块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计算目标的RCS。文中以并排放置的锥柱组合体为例,在进行了电磁遮挡关系处理后,计算了其RCS,经与单一锥、柱RCS计算结果的比较,证明本文的电磁遮挡算法计算机时短,对简单形体目标的电磁遮挡处理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ALTERA公司FPGA器件的高速实时FFT运算单元实现及频率域脉冲压缩处理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了基8、按频率抽取FFT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级同步流水线结构,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完成了最大4096点块浮点FFT.整个设计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采用VHDL描述语言,并在Stratix器件上实现.结果表明,利用FPGA实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海杂波是指被雷达发射脉冲照射的局部海面的后向散射回波。由于复杂的海杂波信号取决于海平面上复杂的波浪运动,因此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来研究海杂波是合理的,尤其是用混沌理论替代简单的基于随机过程的观点。过去十年中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Simen Haykin博士带领的小组采用混沌理论,以非整数不规则碎片维数和正的李亚彭诺夫(Lyapunov)指数为特征的混沌吸引假设为基础,进行了海杂波数据分析,他们得出了海杂波信号具有混沌特征的结论。也就是说,复杂的海杂波波形是由几个模式(即自由度数)的非线性确知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以数字估计的非整数不规则碎片维数和正的李亚彭诺夫(Lyapunov)指数可能无法充分表示混沌特性。最近Cowper、Mulgrew、Noga和Davies都分别对雷达的海杂波混沌特性提出了置疑。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由Gao和Zheng提出的针对确知混沌的直接动态试验法来证明持续两分钟的海杂波数据不具有混沌特性,该试验法是低维混沌较精确的标准方法之一。同时我们也对这组海杂波数据进行多不规则碎片分析,可以看出原始海杂波的振幅信号近似于多不规则碎片模型,而由采集用以衡量海平面上连续波浪能量的振幅信号连续本地最大值所形成的包络信号,则完全满足多不规则碎片模型。产生这种差异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当时间标尺短得足以能够表示对应于海面上起伏的单个波浪运动的详细信号时,多不规则碎片的度量标尺就会被破坏。这些情况决定了振幅信号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而包络信号,即海平面连续波浪的能量,则完全满足对数正态分布。以前已观察到振幅信号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而使用相乘多不规则碎片理论,就可以得到如原稿中讨论的那样,从理论上证明海杂波呈对数正态分布。海杂波具有多不规则碎片特征的结论对海平面上点目标的检测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脉冲多普勒雷达发射一组脉冲重复频率(PRF)恒定且相位相参的射频脉冲,叫做相干驻留间隔或CDI。由此产生的雷达回波脉冲在雷达接收机/处理机的多普勒滤波器组中被当作一个整体并进行相参积累,以便为在杂波环境中检测小目标提供必要的相参处理增益和速度鉴别能力,相对较长的CDI和最小天线扫描速率约束常常使目标照射限制在每个波束驻留时间的几个CDI上,由于每个CDI回波的功率可能因CDI之间射频频率分集(为减  相似文献   
17.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多普勒频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孝康 《上海航天》2001,18(3):1-4,18
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出发,以SAR发射信号的波长、卫星的轨道参数和目标的位置(地心经纬度)为已知条件,导出了计算目标回小以的多普勒频率的解析公式,这对于星载SAR系统的性能 初步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逆合成孔径雷达波束内多个平稳飞行目标在距离上重叠的情况探讨多运动目标成像.首先建立多目标回波模型,由分析得出某一目标的回波在一个距离门内对应一组线性调频信号、信号参数在不同距离门内呈规律性变化的结论.据此提出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RWT)对多目标信号进行参数估计及分离的多目标成像算法.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群 《空载雷达》1996,(1):31-35
已研制了一种测量雷达装在运动的机载平台上测量目标和杂波,其目的在于使地基雷达与机载雷达的动目标识别与分类的信号处理技术最佳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副瓣对消在雷达系统中MTI应用出现的问题,介绍一种设计方案,它既可抗从雷达天线副瓣进入的有源干扰,又可避免假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