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44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闭式脉动热管启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以乙醇为工质的闭式脉动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启动性能,分析了充液率、倾斜角、热负荷对脉动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脉动热管具有两类启动方式:温度飞升式启动和温度渐进式启动。脉动热管启动性能最优的最佳充液率范围在41%~52%之间。相同热负荷下,随着倾斜角在0°~90°范围内逐渐增大,热管启动性能将得到改善。随着热负荷的增大,启动时间缩短但最高启动温度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2.
国外新型热管式空间辐射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管式空间辐射器(HPR)具有良好的传热及抗碎片撞击性能,是最有应用前景的空间辐射器之一。文章对国外(主要是美国)热管辐射器研究进行了调研,重点介绍了单槽道热管辐射器、轻质可控热管辐射器、高温热管辐射器以及用于卫星精密热控的热二极管辐射器等4种新型热管辐射器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机构、目的、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成果等,并简要...  相似文献   
93.
首先介绍了热管辐射器的计算及优化设计的理论。制作了两个铝蜂窝板热管辐射器单元试件,一个是热管预埋的,一个是热管外贴的。通过试验比较了这两种型式辐射器,并验证了理论计算。还介绍了用于广播通信卫星行波管散热用热管辐射器的设计及太阳模拟热平衡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4.
主要介绍通信卫星舱段壁板的构造。该板为铝蜂窝芯面板夹层结构,埋有两根1380mm长热管,它具有刚度高,变形小,重量轻,抗振动,控温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一种用于人造卫星上的热管的制造工艺概况 ,着重讨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工艺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指出工质充装量要准确就必须实测孔隙率 K;管芯制做时首先要使模具 (心棒 )的尺寸公差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真空度要适当高 ;封口切割作用力要适当。  相似文献   
96.
星载缝隙波导微波天线热控方案研究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波天线阵面的热变形是影响在轨指向精度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至关重要。某微波天线热耗峰值近万瓦,在近20 m2的全阵面内,需要保证收发(TR)组件的温升和补偿加热器的功耗不能过高。针对某微波天线特有的工作模式和外热流情况,提出了机械泵驱动流体回路(MPFL)、双面散热和相变热管 3种热控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为解决天线内部狭小空间的辐射传导耦合问题,开展了单模块热阻实验分析与优化,并得到了在轨测试的验证。  相似文献   
97.
理论分析提出翘片传热效率的概念,推导翘片厚度、翘片高度和翘片的间距或者系数x决定了传热效率,也就是强化传热的效果。在翘片材料为黄铜、强制对流条件下,分析了优化翘片各参数,提出临界翘片厚度的概念,给出临界翘片厚度和翘片高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8.
俄罗斯KeлдblⅢ中心和能源火箭公司着手生产新一代的高寿命热管.该热管具有优化的毛细管构造,采用超高纯度的氨作为热载体.利用试验成熟的热管制造、加注和密封工艺可以使其达到较高工作寿命和较好的热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99.
航天器热控制的等温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0.
配备激光武器是下一代军用飞机的典型标志之一。激光武器将电能转换为激光的效率仅为10%~20%,导致激光武器工作周期内热载荷达到106W量级。在短时间内要将如此大的热量实时消散所需的冷却系统十分庞大,这与机载设备的体积重量要求相矛盾。讨论了未来机载激光武器热管理解决方案及其可能采用的技术,如相变储能技术、环路热管技术、强化换热技术等。通过分析认为,相变储热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高功率激光器热流对机载热管理系统的冲击,是飞机热管理系统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