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1233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3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基于耗氧型惰化系统惰化原理,建立了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3CGIS)的AMESim仿真模型,研究了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抽吸气流量对惰化时间的影响,以及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得到抽吸气流量与惰化时间近似呈反比关系;当惰化时间一定时,抽吸气流量随载油率的降低而增加;针对下降阶段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可能超过12%,提出一种双流量惰化模式设计方法,可保证氧气体积分数在整个飞行包线内低于12%。仿真结果为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2.
收-扩喷管与飞行器后体的一体化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超奇  王强  胡海洋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0):2294-2302
以轴对称收-扩喷管与飞行器后体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正交多项式的响应面法结合自编程序进行了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选取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为优化指标,选取收敛半角、喉道半径、扩张半角、底部面积和尾部收缩角为研究对象,在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分析.通过响应面函数的构造及求解,结果表明:扩张半角和收敛半角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约为90%;只考虑流量系数时,收敛半角、喉道半径和底部面积的影响程度约为85%;只考虑推力系数时,扩张半角的影响程度约为85%;只考虑H=0km,Ma=0工况时,扩张半角、收敛半角和喉道半径的影响程度达到90%以上;只考虑H=20km,Ma=2工况时,扩张半角和收敛半角的影响程度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933.
直流电弧加热器多电极运行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电极运行是提高直流电弧加热器大电流运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双阴极/单阳极和双阴极/双阳极电弧加热器多电极运行调试,探寻了镇定电阻匹配方式、气体流量和电流等参数对多电极中各电极电弧电流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定电阻匹配方式是影响多电极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气体流量和电流等运行参数对电弧电流分配影响较小;对于双阴极/单阳极电弧加热器,只有在内外阴极同时连接镇定电阻,并且满足一定电阻差时,才能将电弧电流稳定分配到各个子电极上;对于双阴极/双阳极电弧加热器运行时,不论内外阳极是否连接镇定电阻,只要内外阴极连接镇定电阻,电弧电流均可稳定分配到各个子电极,并且电流分配比例可根据镇定电阻的匹配方式进行调节;多电极运行时,宜选用电流分配均匀,电能损耗小的电阻匹配方式。  相似文献   
934.
转动和旋流对压气机级间封严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孔晓治  陈凯  刘育心 《推进技术》2014,35(12):1687-1693
对压气机级间封严篦齿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基于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湍流模型的验证。在稳态条件下获得了带有进出口旋转盘腔的篦齿泄漏特性、风阻温升特性和旋流特性,对比了系统特性和篦齿特性。研究了转速(3~12kr/min)和进口旋转比(0~0.4)对级间篦齿密封的流量系数、风阻温升和出口旋转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大,流量系数减小,风阻温升和出口旋转比增大;随着进口旋转比的增大,流量系数和风阻温升减小,出口旋转比增大。  相似文献   
935.
流量系数可控弹性自适应高超进气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顺凯  张堃元  王磊  李永洲 《推进技术》2014,35(12):1592-1597
为实现采用气动变几何的设计思想使高超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内控制流量系数的目的,针对二元进气道,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改变压缩面的上下压差使压缩面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控制不同马赫数下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非设计点来流马赫数为4.5,5.0,5.5条件下,流量系数的可控范围分别为0.787~0.889,0.856~0.972,0.923~1.000,各马赫数所对应的最大流量系数分别比定几何条件下提高了14.2%,13.7%,7.4%,并对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也略有提升。由此证明,气动变几何的设计思想是可行的,可以实现在宽马赫数范围内控制流量系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6.
高致密多孔层板结构选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6种高致密多孔层板结构,利用CFD软件进行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孔、扰流柱以及气膜孔的排列方式对层板流动特性和冷却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总压力损失均为4.5%左右,其中气流流经冲击壁与气膜壁的压力损失为2.2%左右;不同结构的双层板当量流量系数在0.86左右;层板的排列方式对综合冷却效果影响较大,在其他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排列方式之间的综合冷却效率最大差值达到10%,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各排列的气膜壁面的温度梯度由最初的21K/mm减小到15K/mm;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气膜孔呈梭形排布最优的排列方式,其综合冷却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937.
跑道容量是限制终端区容量的重要因素,终端区的航班流量分布直接影响区域饱和程度。为确保终端管制区平稳、高效运行,建立基于跑道容量的终端区流量控制模型,并考虑了非持续繁忙跑道对容量的影响。以武汉终端区为背景,计算跑道与相应终端区的容量,然后计算出非持续繁忙时段下20 min和1 h的流量控制间隔,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流量控制措施,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38.
通气发房是民机风洞试验中模拟发动机效应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调整通气发房出口面积,可以对通过发房的流量进行控制,实现所需模拟的流量系数,保证进气流场的几何相似性。失速特性是民机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大量的低速风洞试验工作都着眼于着落构型下失速特性的研究;而在失速特性的适航审定试飞时的发动机将处于慢车功率状态,因此以模拟慢车流量系数作为低速风洞试验通气发房的设计目标,有助于在风洞试验中对失速特性进行预测。慢车功率时,由于发动机风扇压比很小,如保留外涵喷口形状,通气发房还能近似模拟风扇的喷流效应。发动机在慢车功率下的流量系数在0.5附近,为实现这一流量系数,在设计通气发房时,需调整内涵出口面积,使发房的总出口面积接近唇口面积的一半。CFD计算证明这种设计方法得到的通气发房基本能够实现预期的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939.
空间推进任务有时需要气体推进剂在高压贮箱内密闭长达数年,隔离阀作为隔离贮箱内高压气体推进剂的装置,不仅要求在数年后可正常启动,而且在高压条件下必须严格控制推进剂的泄漏量。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压气体隔离阀,其采用中空启动针穿破隔离装置的启动方式以减小金属碎屑对气体微通道的影响。对该隔离阀进行了开启验证试验,并以开启隔离阀前后通过启动针的气体流量之比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分析了金属碎屑对气体微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启隔离阀的功率约为5.6 W,满足微小卫星对低功率的严格要求;同时气体流量之比约为95%,可认为金属碎屑对气体微通道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40.
在进行气动载荷到结构载荷转换时使用弹簧-悬臂梁模型来代替悬臂梁模型,解决了如果气动载荷点与部分结构节点重合则会导致难以求解的问题,载荷分配结果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律,且分配前后完全符合等效性。研究了模型参数对载荷分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利用悬臂梁与弹簧刚度比,刚度与目标点距离的比来控制分配结果的方法。另外,讨论了使用构造函数代替物理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