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365篇
航天技术   149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高电压穿越问题,利用Laplace变换对电网电压骤升时电磁暂态过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定子电流不仅含有直流分量,还包含有工频交流成分,并通过仿真频谱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不同于常规研究中只在转子电压方程考虑定子磁链的动态变化,而忽略了其对功率外环的影响,分析了定子磁链动态变化对有功、无功解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功率外环进行传统矢量控制策略的改进。此外,考虑并网规范对机组无功电流支撑的要求,控制换流器输出与电网电压骤升幅度相匹配的无功电流,帮助故障电网快速恢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保证电网电压骤升时双馈机组不脱网运行,而且也满足并网规范对机组无功电流输出的要求,实现高电压穿越。  相似文献   
72.
平流层飞艇动力推进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流层飞艇螺旋桨与直流无刷(DC)电动机匹配问题,建立了直流无刷电动机模型和螺旋桨模型;结合匹配设计和直流无刷电动机转速控制,在Simulink中设计了螺旋桨与直流无刷电动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飞艇在0~10m/s巡航速度下动力推进系统控制响应问题;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编写螺旋桨与直流无刷电动机匹配界面,开发了一种螺旋桨与直流无刷电动机匹配软件;得到了飞艇在0~10m/s巡航速度下,螺旋桨工作转速为535~1071r/min,动力推进系统工作效率为0.558~0.593时推进系统匹配设计的工作曲线,为高空螺旋桨与电动机的匹配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针对传统低通滤波器在脉冲宽度调制(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开关功放电流降噪过程中存在去噪效果与系统带宽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功放电流实时降噪法.首先基于dB4提升小波算法,采用滑动数据窗、对称边界拓展和阈值法强制降噪等相结合的方案实现对功放电流的实时降噪.然后根据不同小波分解层数对系统截止频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小波分解层数.实验证明,提升小波实时降噪算法既可以有效地滤除功放电流噪声,又对系统带宽和相角滞后影响较小,非常适用于对实时性和信噪比都有较高要求的磁悬浮高速转子系统.   相似文献   
74.
飞机发动机叶片缺陷的差激励涡流传感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预制的微裂纹缺陷进行了检测研究.基于涡流检测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尺寸小、灵敏度高的差激励探头,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了叶片微裂纹缺陷仿真分析.为了实现叶片的自动高效检测,设计并采用数控多自由度扫查台来控制采集过程,实现了对叶片表面裂纹缺陷的快速扫查检测.采集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完成信号的保存、处理和输出.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发现,研制的差激励式涡流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叶片类零件表面微裂纹位置的判定,对涡轮叶片类零件微缺陷早期诊断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针对双轴太阳帆板驱动装置2个电机的控制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双轴帆板驱动线路盒(BSADE,biaxial solar array drive electronics)设计.该线路盒基于现有帆板驱动线路设计,通过在电机驱动线路中设计一种电流方向转换延时线路,解决了电流方向转换瞬间功率管容易对穿的问题,确保了驱动线路工作的安全性,使得原先大功率管才能实现的线路选用小功率管实现,达到了小型化目标.通过对电机驱动线路和负载绕组进行交叉重组设计,解决了主备份线路间磁耦合问题,实现了严格冷备份目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The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scale currents in the magnetospheric tail were studied during quiet and moderately disturbed geomagnetic conditions in 2009.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currents other than the tail current wa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a paraboloid model of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2000, and was subtracted from measurements. It was found on the base of obtained tail current magnetic field radial distribution that the inner edge of the tail current sheet is located in the night side magnetosphere, at distances of about 10 RE and of about 7 RE during quiet and disturbed period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disturbance of February 14, 2009 (Dstmin ∼ −35 nT), the Bx and the Bz component of the tail current magnetic field near its inner edge were about 60 nT, and −60 nT that means that strong cross-tail current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tail current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time moments during February 14, 2009 have been estimated. Solar wind conditions during this even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during moderate magnetic storms with minimum Dst of about −100 nT. However, the magnetospheric current systems (magnetopause and cross-tail currents) were located at larger geocentric distances than typical during the 2009 extremely quiet epoch and did not provide the expected Dst magnitude. Very small disturbance on the Earth’s surface was detected consistent with an “inflated” magnetosphere.  相似文献   
77.
射线追踪法在球面收敛调节片喷管RCS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射线追踪法的原理,利用自主开发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程序,对具有不同尾缘修型的球面收敛调节片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得到了不同喷管内部腔体散射场和喷管出口边缘绕射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并且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入射方位角上喷管腔体内壁面上的感应电流,通过对感应电流的分析,从本质上解释了RCS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喷管出口尾缘所采用的修型措施在降低喷管出口边缘绕射场的RCS和改善喷管电磁隐身性能方面效果显著;相对于普通的遮挡算法,射线追踪法将计算周期缩短了21%以上,明显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利用感应电流的分析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从本质上解释RCS的变化规律,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8.
采用小电流进行阻值测试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采用小电流进行阻值测试的方法。其用于要求严格控制测试电流、电压的阻值测量领域,采用了自动测试功能,解决了现有测试过程繁杂、耗时、准确度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提高了测试效率、安全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9.
交流小电流测量是交流阻抗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交流小电流测量对交流阻抗测量的影响,提出采用数字相敏检波原理测量交流小电流的方法,利用互相关技术有效克服放大器噪声对交流小电流测量的影响,完成了交流阻抗测量的预期功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黄伟  黄向华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557-1563
为了给各种压气机喘振主动控制器提供验证平台,提出了一个新的旋转失速及喘振模型.该模型在Moore-Greitzer轴流压气机过失速瞬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转子动态及旋转失速高阶谐波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在模型中增加了紧连阀作为执行机构.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压气机转速的增加,压气机的失稳行为由旋转失速转为喘振;压气机转速的变化作为系统内部扰动,可能使压气机在节流阀开度较大时便进入气动失稳状态;虽然压气机初始扰动仅含有1阶谐波,但随着旋转失速的发展,高阶谐波强度不断增长而变得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