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激波诱导二元矢量喷管内流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全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2006,21(4):681-685
采用三种不同湍流模型分别对激波诱导二元矢量喷管内流场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重整化群(RNG)k-ε二方程模型为文中数值模拟中最有效的湍流模型。对该型喷管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喷管矢量角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在NPR=4,ω=9.6%情况下,矢量角最大可以达到16.61°;注气位置、注气压力和喷管落压比对矢量角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2.
并列双发三维非对称多S弯喷管参数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形成了一套基于CFD计算评价的并列双发三维非对称多S弯喷管参数化设计方法,并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多S弯中心线在Z向偏心度为0时:第一S弯Y向偏心度、长度都最小,第二S弯Y向偏心度、长度都最大,第三S弯Y向偏心度、长度分别介于前两个S弯对应参数之间,各S弯都采用进口缓慢转弯,出口快速转弯的规律,以利于抑制背风侧分离和涡.剖面在各S弯上都采用进口快速收缩缓慢转弯,出口缓慢收缩快速转弯的规律,且宽高比与侧边倾角在进出口变化速率相同,且侧边倾角只分布在第一S弯上,以利于稳定流场和增加隐身性能.合流器采用楔底宽高比约束,其值应不超过0.26.   相似文献   
113.
张靖周  王旭  单勇 《航空学报》2015,36(8):2601-2608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主流质量流量为130 kg/s、总温为920 K和冷却空气总温为480 K的参数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塞锥后体气膜孔排布方式、气膜孔倾角(15°~30°)和气膜冷却空气用量(3%主流质量流量以内)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塞锥后体的气膜冷却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弱;对塞锥后体提供1%主流质量流量的冷却空气,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相对无冷却喷管降低50%左右;当冷却空气用量增大至3%时,喷管红外辐射强度下降约60%,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较为显著;在相同的冷却空气用量下,小孔排间距的多孔排布方式与大孔排间距相比,具有近乎相同的红外辐射抑制效果和低的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幅度;气膜孔倾角从30°减小至15°,对塞锥后体表面温度的降低以及喷管总压恢复系数的改善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延伸锥及作动筒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建立了双级延伸喷管的等效力学模型,即等效力和等效质量,这样就可以将一复杂机构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效构件的动力学问题,使其能模拟原机构的力学特性,从而使问题简化和便于计算。   相似文献   
115.
不同矢量偏角下二元喷管内流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弘炜  李椿萱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3):217-220,308
应用多重网格MacCormack显式格式对不同矢量角下二元喷管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时, 在细网格上采用了雷诺平均N-S方程与k-ε湍流模型方程;在粗网格上则采用Euler方程。数值计算给出了较清晰的流谱, 壁面压力分布的计算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矢量喷管几何参数对流场的影响, 并对矢量喷管的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116.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了解内喷管为二维矩型的塞式喷管性能,设计了一个二单元的实验塞式喷管,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数值模拟采用无波动、无自由函数耗散(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利用空气冷流实验方法评价了喷管性能。研究模型的内喷管喉部面积为4×60mm2,内喷管面积比为4,总面积比为24.05,设计压力比为500。计算得到了正确的流场结构和塞锥表面压强分布,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效率数值最大相差1%。模型的性能也比较理想:最大的推力系数效率为0.995,同钟型喷管相比,具有很好的高度补偿能力:从地面到高空,推力系数效率在0.97~0.995之间变化。不同压强比下全锥塞式喷管的塞锥表面压强分布规律,可以作为研究截短型塞式喷管塞锥压强分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1-23
The injection and atomization process of a liquid fuel jet is critical for an ignition start of a scramjet engine. Airwall-mounted crossflow injection strategy is widely used in scramjet combustors, avoiding high total pressure loss and allowing the liquid fuel to rapidly undergo atomization, mixing, and evaporation. In this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on a liquid jet in supersonic crossflow was evaluated from aspects of atomization mechanism and spray characteristics. When a liquid jet is injected into a supersonic crossflow,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eakups occur successively. The surface instability of liquid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reakup proces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reakup process and 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a liquid jet in supersonic crossflow including the mechanism of atom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atom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indward Rayleigh-Taylor (R-T) unstable waves is the main factor in column breakup. The development of Kelvin-Helmholtz (K-H) unstable waves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jet or droplets is the main factor of surface and droplet breakups. The liquid–gas momentum ratio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enetration depth. The span width of the liquid jet is affected by the windward area. Breakup and coalescence lead to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droplets from S- or C-shaped to I-shaped,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roplets on the central symmetry plane has a mirrored S-shape. The droplet distribution on the spanwise cross-section retains a structure similar to an “Ω” shape. At last, some promising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namely a theoretical predictive model which can describe the breakup mechanism of a liquid je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oplets size distribution of a liquid jet under a cavity combustion chamber, especially for enthalpy flows with complex wav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18.
基于有限元(FEM)基础理论,建立了拉拔式摩擦塞焊(FPPW)二维轴对称热-力耦合模型,对FPPW焊接过程中的焊接温度场、塑性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因界面处摩擦热向外部环境散失,焊接初始阶段的界面温升速率高于准稳态阶段。试板侧温度梯度高于塞棒侧,热量易在塞棒侧进行集中;材料强度和变形抗力随温度和应变上升而下降,试板上壁面优先形成摩擦界面并先于下壁面出现塑性金属流动形成飞边,下壁面材料待充分软化后方才出现塑性金属流动;FPPW焊接过程达到准稳态阶段后,焊接界面处应力状态呈中心压应力、两侧拉应力分布,拉应力驱动了上、下壁面处焊接飞边的成形。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