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448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常正  金秀芬  马建 《航空工程进展》2011,2(3):273-275,297
飞机起落架的摆振严重影响着乘员的舒适度以及机体、起落架的使用寿命,因此起落架摆振是飞机结构动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摆振的最初理论基础出发,全面阐述了摆振产生的机理和防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综述了国内外飞机起落架摆振研究的概况和最新进展;从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起落架摆振验证的验证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2.
考虑机体弹性的起落架着陆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建立机身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的模态与全机地面共振(GVT)试验测得模态相吻合.然后分析起落架缓冲器受力,并编制程序,计算出相关的曲线,LMS仿真平台调用上述曲线对单个起落架进行仿真,在单个起落架仿真结果与落震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对某型飞机进行刚性机身全机落震仿真分析.最后调用机身有限元模型进行柔性机身全机落震仿真...  相似文献   
153.
对于丝锥尾方的加工可以采用磨削的方法,欲实现尾方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则磨削尾方专用机床的头架,因其动能是夹持工件,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能自动分度。俗实现此目的,其头架结构可以采用差动轮系。行星轮上装有弹簧夹头以夹持工作,系杆H与行星轮C之间的传动比iCH=nc/nH=1/4,便可实现自动分度。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了由第一级从动齿轮和第二级主动齿轮共轴组成的中间齿轮,由于电子束焊接后,影响已精加工好的小轮(33齿)齿形、齿向,使产品的报废率增高。通过设计改进、改变局部结构及焊缝位置,解决了多年来未解决的工艺难题,通过试验证明,改进结构后的电子吵焊接对小轮的齿形、齿向几乎没有影响。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5.
民用飞机LRU划分的双步迭代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的航线可更换单元(LRU)划分可以有效提高民用飞机维修效率,避免飞机停场现象,保障民用飞 机安全可靠运行。在综合考虑民用飞机设计阶段及运营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一种 LRU 划分方 法———双步迭代层次分析法(TSI-AHP)。梳理民用飞机设计阶段及运营阶段相关因素对 LRU 划分的影响; 将产品按照功能分解至最底层结构,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TSI-AHP 确定民用飞机 LRU 划分方案;并以 ARJ21-700飞机起落架系统为例,运 用 所 提 方 法 实 现 其 LRU 划 分。结 果 表 明:基 于 TSI-AHP 的 民 用 飞 机 LRU 划分方法可有效实现 ARJ21-700飞机起落架系统的 LRU 划分;本文 LRU 划分项目与实际 LRU 项目基 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国产民用飞机 LRU 划分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6.
陆凤霞  王孟  王春雷  李玉哲  朱如鹏 《航空学报》2020,41(11):123659-123659
为探究某型直升机中间减速器飞溅润滑油-气两相流分布与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思想建立了中减飞溅润滑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多相流(VOF)及动网格等模型计算获得了机匣内部的油液分布与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分析了浸油深度和输入转速对齿面与轴承(通过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体现)润滑效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在直升机中减传动试验台上开展试验,验证仿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建议的中减浸油深度为17~26 mm、输入转速为4 000~6 000 r/min;试验测得4个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趋势与CFD仿真计算结果一致,且有一个导油管收集不到润滑油,说明该导油管的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7.
本文提出了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飞机起落架进行可靠性评估。这种评估有利于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可靠性的定量评估可以为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已知某机起落架的可靠性框图为串联系统,其建成的故障树为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若已知故障树各底事件发生的概率数据,则采用不交化方法即可计算出某机起落架在寿命期内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58.
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分析及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小辉  刘成龙  聂宏  张明  尹乔之 《航空学报》2013,34(6):1363-1369
 为了了解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试验与实际突伸过程的当量关系,本文以某舰载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前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提出了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建立了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分析模型,进行了突伸动力学分析。进而依据全机突伸动力学分析结果,对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中相关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突伸当量质量系数取0.8时,突伸动力学响应特性与全机弹射起飞突伸过程的动态响应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9.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ircraft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w-noise aircraft engine, airframe noise now represents a major noise source during the commercial aircraft’s approach to landing phase. Noise control efforts have therefore been extensively focused on the airframe noise problems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aircraft overall noise. In this review, various control methods explored in the last decades for noise reduction on airframe components including high-lift devices and landing gears are summarized. We introduce recent major achievements in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with passive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fairings, deceleration plates, splitter plates, acoustic liners, slat cove cover and side-edge replacements, and then discuss the potential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some promising active flow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such as plasma technique and air blowing/suction devic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out the extensively noise control testing, a few design concepts on the landing gear, high-lift devices and whole aircraft are provided for advanced aircraft low-noise design. Finally,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60.
齿轮瞬态温度场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推导了齿轮瞬态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根据定解条件确定了齿轮各个界面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方法和传热学理论建立直齿圆柱齿轮模型,加载边界条件,并对其瞬态温度场进行仿真,得到了不同周期的温度场分布和节点温度变化曲线,系统地分析了其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随着啮合周期的增多而增高;在啮合阶段节点温度有一急剧升高,在退出啮合后进入非啮合阶段,温度逐渐降低;啮合阶段温升大于非啮合阶段温度的下降,该节点温度总体趋势升高.分析结果符合实际,为齿轮的热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