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153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胡恒章  谢力 《宇航学报》1997,18(2):14-18
对于仿射非线性系统,本文研究了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时,鲁棒干扰解耦问题。给出了干扰可测和不可测两种情况下,保持标称系统干扰解耦性质不变的可允许摄动范围。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当机械臂的终端受有约束时的控制问题,文中应用了动态混合控制方法。其中心内容是给出关于“任务规范投影算子”的概念。利用它首先将机械臂的动态方程解耦为两组方程,它们分别描述了运动与约束反力。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机械臂的控制律,使闭环系统跟踪期望的速度与约束反力。  相似文献   
63.
刘艳芳  吕江花  马世龙  黎涛 《航空学报》2019,40(8):322818-322818
航电系统在使用或升级改造过程中进行可靠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当前批量航电系统大量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可靠性检测。由于航电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内置检测软件受限,需要外置检测设备通过航电系统指定接口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泄露等行为。检测设备与具体航电系统耦合,检测过程与具体检测设备耦合,难以实现批量航电系统并行检测。为此,通过引入逻辑检测设备,给出了一种航电系统并行检测分层框架,解决检测设备与被测系统耦合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通过逻辑检测设备、检测跳转机和被测主机上检测行为的描述,给出了一种面向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的检测设备协同机制,解决检测过程与检测设备耦合的问题,从而支持多个航电系统并行检测。最后,实现了一个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消除舰尾流对载机着舰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完成低动压状态下飞行速度与高度的解耦工作,基于定量反馈理论/总能量控制理论(QFT/TECS)设计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针对着舰过程中数学模型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及舰尾流对下滑航迹的影响,以载机高度变化率为控制对象,使用定量反馈理论结合推力补偿系统进行了内回路鲁棒控制律设计。外回路控制律设计是以总能量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待调控制参数进行寻优,进而实现了对高度、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完成了载机纵向着舰轨迹与速度的解耦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在拥有较强的鲁棒性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能力,实现了载机着舰段的高度与速度的解耦控制,明显提高了载机对着舰轨迹的跟踪能力,可满足不确定条件下载机的着舰要求。  相似文献   
65.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6):1774-178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turboprop engine control system is to ensure propeller absorbed power at a constant propeller speed by controlling fuel flow and blade angle. Since each input variable affects the selected output variables, there exist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ntrol loops of a Two-Spool TurboProp Engine (TSTPE). Inverted decoupling is used to decouple the interactions and decompose the TSTPE into two independent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ystems. The multi-variable PI controller and two single-variable PI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for the TSTPE with actuator dynamics 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respectively, which is derived from static output feedback and pole placement condition. The step responses show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times of the selected output variables, it is difficult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multi-variable PI controller. The designed single-variable PI controllers are tested on the TSTPE integrated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at is, the interactions are first decoupled and then the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and the resulting simulated response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ithout actuator dynamics, the gas-generator shaft speed and power turbine shaft speed can better track their respective command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ith actuator dynamics.  相似文献   
66.
基于鲁棒特征结构配置的无人机直接侧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常春  陈欣 《飞行力学》2004,22(3):84-87,91
应用特征结构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无人机直接侧力模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基于输出反馈的鲁棒特征结构配置最优化方法。实现了飞行器侧向运动模态之间的解耦,设计了无人机直接侧力控制律。为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直接侧力控制的设计实例,仿真表明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计算机系统设计思路与系统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如何建立高性能的飞行参数记录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采用这一结构模型的飞参系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8.
瞬态动力分析是确定随时间变化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的技术分析,输入数据作为时间函数的载荷,输出数据是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和其它导出量,如应力和应变 [1].燃烧室外机匣是发动机承力和混合传力的重要部件,承受各种动态载荷,分析其瞬态振动位移及应力应变的变化很有必要.采用UG建模和ANSYS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外机匣进行瞬态动力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9.
非线性解耦控制与飞机敏捷性机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强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3):37-44
首先介绍了以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为基础的非线性系统解耦理论,给出了解耦控制律的综合方法及解耦闭环系统平衡点的计算方法,并对解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随后用非线性解耦理论研究了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并讨论了飞机非线性解耦控制规律的线性近似解,最后用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实现了三种形式的敏捷性机动,结果是满意的。为飞机敏捷性,直接力控制和过失速机动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一、引言 在垂风干扰作用下,常规飞机往往不能保持航迹角不变,从而使得航迹变化越来越大,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符合飞机飞行要求的。而直接升力控制系统,由于实现了对应状态的解耦,在垂风干扰作用下,则可以基本保持航迹角不变。如果采用抗干扰调节器设计方法设计直接升力控制系统,则可以始终保持航迹角为0,从而保证航迹不变。本文以某型飞机为背景讨论了上述问题。采用离散域直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