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55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以Oracle数据库为源头在微软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平台上通过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并在航空电子企业中得到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42.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用户的上网行为分析已经成为各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增长收益的重要途径。概述了Web日志挖掘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步骤。针对机上无线局域网的用户访问行为,对用户访问日志进行预处理,由日志中的旅客座位信息所关联到的旅客基本信息来确定旅客类别,通过计算分析用户的访问兴趣度,最终得出不同类别旅客的访问兴趣分布。  相似文献   
43.
44.
机场跑道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机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找出机场跑道利用率低的机场,首先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找到一套适合机场跑道利用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下机场跑道聚类结果;其次对聚类分析得到的相关图表加以说明,并揭示各大机场跑道利用状况的发展趋势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PCA聚类分析优于聚类分析,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为发现试车台状态变量与其工作状况的关联关系,本文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历史测试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对试车台状态参数进行选择和编码,使用自适应阈值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离散化,引入模式矩阵用于计算事务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提出了基于模式矩阵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对多组历史测试数据进行频繁项集挖掘,对挖掘结果的分析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效率高,计算量小,挖掘结果能正确反映试车台状态变量与其工作状况间的关联规则,为试车台的测试数据挖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现代航空发动机设计是基于知识的设计,知识分类与获取是航空发动机设计知识管理的起点,也是难点.实施知识获取技术能够使得设计知识有效积累,推动设计知识管理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基于知识的设计,提高航空发动机设计水平.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航空发动机结构,提出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知识分类方法、知识获取策略与获取方法,进一步探讨了...  相似文献   
47.
房冠成  贾大鹏  刘毅飞  刘海涛 《航空学报》2020,41(6):523458-523458
以新型战机为代表的现代武器装备的参数数据越来越庞大,提出了基于飞行参数数据挖掘的军机健康评估技术。首先构建了军机健康评估设计及应用的"V"型架构,将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挖掘建模、评估结果和决策应用等流程融入到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等功能层级中。然后,综合运用改进故障树分析、高斯混合模型、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军机健康评估的架构、方法及流程。最后,以某军机实际飞行数据进行了应用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space mission devoted to the survey of the small Earth companion asteroid by means of nano platforms. Also known as the second Earth moon, Cruithne, is the target identified for the mission. Both the trajectory to reach the target and a preliminary spacecraft budget are here detailed. The idea is to exploit high efficient ion thrusters to reduce the propellant mass fraction in such a high total impulse mission (of the order of 1e6 Ns).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a 100 kg class spacecraft with a very small Earth escape energy (5 km2/s2)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in about 320 days. The 31% propellant mass fraction allows for a payload mass fraction of the order of 8% and this is sufficient to embark on such a small spacecraft a couple of nano-satellites deployed once at the target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survey of the asteroid. Two 2U Cubesats are here considered as representative payload, but also other scientific payloads or different platforms might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with the specific mission needs. The small spacecraft used to transfer these to the target guarantees the manoeuvre capabilities during the interplanetary journey, the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s along the path and the telecommunication relay functions for the data transmission with Earth stations. The approach outlined in the paper offers reliable solutions to the main issues associated with a deep space nano-satellite mission thus allowing the exploitation of distant targets by means of these tiny spacecraft. The study presents an innovative general strategy for the NEO observation and Cruithne is chosen as test bench. This target, however, mainly for its relevant inclination, requires a relatively large propellant mass fraction that can be reduced if low inclination asteroids are of interest. This might increase the payload mass fraction (e.g. additional Cubesats and/or additional scientific payloads on the main bus) for the same 100 kg class mission.  相似文献   
49.
介绍和分析了关联规则的概念和Apriori算法,针对Apriori算法需要多次扫描数据库而导致运算效率不高的缺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事务标识列表的频繁项集的产生算法——TagList Apriori。对比实验证明,新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扫描次数,节省运算时间.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提高OAR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0.
小行星形貌测绘与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表面形貌测绘是深空小行星探测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种适应探测器抵近观测的立体视觉在线测绘小行星形貌的方法,即先由立体相机获得所摄重叠区的三维地形,再用前后立体模型的连接点将各个独立模型连成一个完整地形信息,经整体最小二乘平差,确定小行星的形貌模型及特征;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值线分析的撞击坑特征提取方法,即通过提取、分析地形等值线识别出地形中撞击坑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原型系统能够快速重建出探测区域的三维地形,并识别出地形中撞击坑特征,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