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241篇
航天技术   961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简要地叙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刚性太阳电池阵基板的结构设计,理论分析,模态试验和振动试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比较一致。通过试验还解决了基板各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问题,取得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32.
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2—1993年广州地磁资料,分析了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等低频成分的逐年变化,以及小于60天的短周期变化特征.同时对1972—1993年的F10.7日均值进行了谱分析.结果指出,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年平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具有幅度大约5nT夏季极大的年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明显相关,是一种季节效应;存在春秋分极大的半年变化,幅度与太阳活动有关,高年的幅度明显大于低年;具有明显的与太阳自转相关的27天左右的变化和明显的与行星波有关的接近16日、10日、5日、2日等短周期变化.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这些谱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低层大气对电离层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3.
太阳神飞船观测表明,太阳风高速流中质子束分量相对于核分量的密度随日心距离增加而增加.提出解释这一观测现象的机理并给出二维数值模拟结果.由于阿尔芬波速随日心距离增加而减少,第二支左旋波将与更多的质子共振,把部分原来属于核分布的质子拉到束分布中来.用数值模拟方程方法求解回旋波共振导致的准线性扩散方程,数值结果与观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4.
地磁急始年发生数周期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始年发生数的时间序列的周期特征,并对急始发生数的特征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对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急始发生数的周期规律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规律是有差异的.还进行了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数的相关性,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磁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显著相关.还对急始数与急始磁暴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在添加动量项的条件下,对单流体二维磁流体力学方程组进行模拟,得到了子午面上的太阳风结构,结果表明,添加动量项的形式及其被加入的位置对远区太阳风速度和质子密度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适当的区域加入合适的动量项得出了远区太阳风速和质子密度与Ulysses观测基本符合的结果。文中给出了较合适的动量添加区域为3.5-10Rs(Rs为太阳半径)。  相似文献   
36.
根据准线性方程,求出了在离子持续产生并被太阳风捕获加速的情况下离子的渐近态分布函数.采用此分布函数分析了斜向传播的Alfven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1989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强烈磁暴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上旬一个太阳超级活动区中多次特大耀斑引起的强磁暴群.联系源耀斑的等级、位置等讨论了磁暴形态特征.随着耀斑活动区位置由东向西旋转,磁暴的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充分显示了磁暴形态特征有依赖于耀斑位置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8.
Spectral emission lines created in the solar chromosphere — corona transition region show net red-shifts.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is may be the result of the return of spicular material. We simulate a spicule numerically using the rebound shock model and find that the resulting hydrodynamic evolution leads to a perceived up-flow in transition region spectral lines even though the average velocity in the line forming region is directed downward. The explanation for this apparent paradox is found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sity and velocity in the waves generated by the rebound shock spicule.  相似文献   
39.
We review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Pc3 (22-100 mHz) and Pc4 (7-22 mHz) pulsations at Italian Antarctic stations in the southern polar cap (“Mario Zucchelli”, at Terra Nova Bay, TNB, 80˚.S; “Concordia”, the Italian/French base at Dome C, DMC, 89˚.S). The absence of a midnight enhancement in the pulsation power suggests a negligible substorm influence at extreme latitudes, while the sharp noon enhancement, which appears only at TNB, is determined by the closer proximity of the station to cusp related phenome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the band-limited signals and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the cone angle influence, and the higher correlation of the Pc3 power with the solar wind speed in the morning hours suggest a global scenario in which upstream waves would b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mid-frequency activity in the polar cap. However, the polarization pattern is odd with respect to the predictions for tailward propagating modes.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电流探头传输阻抗的校准原理,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