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航空   1484篇
航天技术   257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37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人登月任务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过程,其技术体系丰富,是影响载人登月任务成败的关键环节。文章详细分析了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阶段的飞行方案,阐述了载人任务与无人任务设计准则上的区别,剖析了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技术的内涵。此外重点分析了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10∶1深度变推力液体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发动机羽流导流与防护技术、月尘清除及防护技术等六项与载人登月舱推进系统和结构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对深入认识载人登月飞行器系统的技术体系及技术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月面着陆器在下降着陆过程中质量变化大,质心漂移及其引起的姿态扰动问题突出。载人月面着陆任务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如何提高姿态控制的精度和稳定度是着陆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文章提出采用反作用控制系统和推力矢量控制的联合姿态控制方案,设计了自适应姿态控制器及质心漂移自适应估计器,通过李雅普洛夫方法证明闭环姿态控制系统稳定,引入反作用控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误差特性以检验控制器的鲁棒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行,所设计自适应姿态控制器能使姿态控制系统稳定,推力矢量控制侧摆能使推力指向跟踪质心,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月球着陆探测器发动机推力线测量及标定是发动机装配与调整的关键环节.通过创建精测镜坐标系,实现发动机在对接面坐标系中的推力线平行量与偏斜的转换,得到热试车后标定推力线的方法.通过发动机热试车后数据分析,推力线测量及标定方法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974.
本文根据攀枝花机场坡面采用三维植被网防护经验,简要介绍了三维植被网主要功能和施工技术要求,对西南地区建设机场坡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5.
976.
基于环量控制的虚拟舵面机翼气动特性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利用气动力辅助异面变轨时的控制问题。从分析系统方程的特点出发,将整个控制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跟踪问题;第二部分为一高度调节问题。选用变结构控制方法,控制求解时使用了优化趋近法。仿真结果表明了作者所提出的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8.
979.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9):63-63
160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设计并放飞了世界上第一架“打印”出来的飞机,让飞机设计的经济学发生革命性改变。这款飞机名为“SULSA”,是无人驾驶飞机,整个飞机的结构均采用打印这种方式,包括机翼、整体控制面和舱门。这款飞机翼展2米,最高时速接近160千米,巡航时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  相似文献   
980.
Kuo.  CM 武传源 《机场工程》2000,(3):37-46,61
为了评价混凝土道(路)面中的温度翘曲应力,需要输入一个板块上、下部之间的温差、乃至温度场。然而,由于多种气候(诸如:气温、日照、云和雨等)因素的影响,一天内板块的温度是波动的。因此,一天内进行哪一项测量对翘曲分析最有意义这仍是有争议的问题。这次研究中为评价道面损坏而采用的应力模型是通过三维(3D)有限元分析得出的。为了计算因翘曲和轮荷载引起的复合应力,输入了一天内不同时间在美国14个测试现场测得的温度价值。利用疲劳假设,得出了一种计算“等效损坏”和“有效温差”的算法,并进一步把计算的有效温差和当地的气象数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