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5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683篇
航空   2969篇
航天技术   975篇
综合类   497篇
航天   117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空间交会对接最终逼近阶段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以及连续控制力(转矩)难于实现等问题,文中在制导律设计方面使用了一种基于Hill方程的直线型制导及其常值推力等效实现的策略,在姿态控制方面使用补偿线性化以及PWPF调节器实现的控制方法,对于以上两种制导控制律,利用半物理仿真平台对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72.
将智能结构的振动控制性能指标和集成结构的质量为目标函数,结构尺寸参数和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同时作为独立的设计变量,并施加约束条件,从而将智能结构及其控制系统集成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多目标数学规化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设计出的智能结构及其控制系统,能极大地抑制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73.
液体火箭发动机内外干扰因素对参数影响的计算,一般采用线性化小偏差计算法。本文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内外干扰因素对参数影响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字计算机仿真算法,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提高了计算精度,可以实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宇航学报》1981~1988年322篇论文中2466条参考文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宇航科学的文献情报源重在期刊类文献。(b)以《宇航学报》、《航空学报》、《AIAA,Jourual》等六种期刊类文献为重点文献。(c)中文的引文作者和论文作者相对集中。(d)期刊类文献的半衰期为8~10年。  相似文献   
75.
多冲量最优交会的动态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76.
本文应用三维计算机视觉、奇异值分解及序列图象处理,得到了交会对接系统中两飞行器间相对运动参数的计算公式,避免了文献[1、2]中存在的不足,仿真结果证明有效。  相似文献   
77.
78.
光栅笔划叠加显示信号测试中的汉字显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在采用任意波形发生器、视频信号发生器等ATE通用仪器资源产生光栅笔划显示信号时 ,根据TTF字形轮廓数据产生字符笔划信号的方法 ,解决了ATE笔划光栅信号测试中汉字显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给出了浮栅ROM器件的质子辐射效应实验结果.认为浮栅ROM28C256和29C256的质子辐射效应不是单粒子效应,而是质子及其次级带电粒子产生的累积剂量造成的总剂量效应.器件出现错误有个质子注量阈值.对于29C256,高温加电退火容易消除质子产生的辐射损伤;对于28C256,高温加电退火不易消除质子产生的辐射损伤.动态监测和静态加电的器件都出现数据错误,且不能用编程器重新写入数据.然而不加电的器件在更高的质子注量辐照下未出现错误.对于应用浮栅ROM器件的航天器电子系统,冷备份是提高其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0.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2004 - 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and/or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during 2004 to 2006.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SPAR, the progresses in the studi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China in the past two years are introduced with focusing the developments in facilities and instruments, and the advancements in scientific issues, e.g., dynamics related processes,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the coupling with the lower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